注释
注曰:仁之为体,如天,天无不覆;如海,海无不
容;如雨露,雨露无不润。慈慧恻隐,所以用人者也。仁非亲亲于天下,而天
下自亲之。无一夫不获其所,无一物不获其生。《书》曰:“鸟、兽、鱼、鳖咸若。”《诗》曰:“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其仁之至也。
王氏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行恩惠,人自相亲。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能行义让,必无所争也。仁者,人之所亲,恤孤念寡,周急济困,是慈惠之心;人之苦楚,思与同忧;我之快乐,与人同乐,是恻隐之心。若知慈惠、恻隐之道,必不肯妨误人之生理,各遂艺业、营生、成家、富国之道。”
解释
所谓仁,是指对事物和人类有亲切的感情和关怀,有慈
悲恻隐的心肠,让万事万物都能够遂其所愿、有所成就。
仁爱的本质如天,无所不包;如海,无所不容;如雨露,无所不滋润。慈惠恻隐是仁爱之心的具体表现,真正具有伟大仁德的人,虽然不刻意去和天下人亲近,但是天下人民无不自觉自愿地亲近他。因为没有一个人得不到他想要的,没有一种生命不生机勃勃。
真正的仁者有博大的宽恕之心,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在要求人家之前先严格要求自己,在原谅自己之前先原谅别人。他关怀鳏寡孤独,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这是慈惠之心;别人的苦恼就是他的苦恼,他的快乐也是别人的快乐,这是恻隐之心。具有这种胸怀的人,一定不会妨碍别人的生活道路,而是让他们有自己的职业、营生,有快乐的家庭,这样的国家也一定是富强的国家。
所以,真正的人道要具有宏大的悲天悯人的胸怀,是让天下人各安其位,各得其所,都能有生的快乐。
所谓仁者无敌,能做到以上这些的才是真正的仁者,也
才是真正的强者。
原典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注释
注曰:理之所在,谓之义;顺理决断,所以行义。
赏善罚恶,义之理也;立功立事,义之断也。
王氏曰:“量宽容众,志广安人;弃金玉如粪土,爱贤善如思亲;常行谦下恭敬之心,是义者人之所宜道理。有功好人重赏,多人见之,也学行好;有罪歹人刑罚惩治,多人看见,不敢为非,便可以成功立事。”
解释
所谓义,就是对功过是非的判断要公平、合理、适宜。做了好事,有功,就应该奖励;反之,做了恶事,有过,就应该惩罚。
中国古人最讲究一个“义”字,一个人只要讲义气,就能受到大家的拥护,古来成就大事业的人,都对“义”字有深刻的研究,也无不在实践中身体力行之。
有大义者首先要有广阔的胸怀,像大海一般的有度量,能宽容别人。
其次,要有坚定的信念,视金钱如粪土。第三,万事要公正。有职有权的人公正与否,突出表现
在是否赏罚分明、是否使有功有过者各得其宜。只有赏罚得宜,才会发挥人民大众的聪明才智,使大家争相建功立业,使事业兴旺发达。
所以,无论做人处世,经营企业,治理国家,都应该深入领会“义”的内涵、实践“义”的要求,这样才能完善自
我、成就事业。
原典
礼者,人之所履,凤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注释
注曰:礼,履也。朝夕之所履践,而不失其序者,
皆礼也。言、动、视、听,造次必于是,放、僻、邪、侈,从何而生乎?
王氏曰:“大抵事君、奉亲,必当进退;承应内外,尊卑须要谦让。恭敬侍奉之礼,昼夜勿怠,可成人伦之序。”
解释
所谓“礼”就是做人处世的规矩和法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讲礼,不明礼,就不是一个成熟的人。一个社会失去了礼的约束和规范,就会陷入秩序的混乱和精神的迷失。
一个国家,如果朝野上下--从国家的领导人到基层的人民群众,动静视听、进退举止,都能按照人伦道德规范去做,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放荡怪癖、邪恶腐败的不良现象。所谓: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社会的混乱和腐败都是从上层开始的。如果在上者内心失去了“仁”,行为没有了“礼”,就自然带动了社会风
气的败坏。小到个人、家庭,大到企业、单位,甚至国家无
不如此。
所以,规矩、法则、制度是社会繁荣的根本。
原典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注释
注曰:老子曰:“夫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
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者,散也。道散而为德,德散而为仁;仁散而为义,义散而为礼。五者未尝不相为用,而要其不散者,道妙而已。老子言其体,故曰:“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黄石公言其用,故曰:“不可无一焉。”
王氏曰:“道、德、仁、义、礼此五者是为人,合行好事;若要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不可无一焉。”
解释
上述的道、德、仁、义、礼,是做人的根本,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成功的人,上述的五点缺一不可。
一个成人,要在社会上站稳脚跟,独立生活,不可不修德,否则立身不稳;处事不可不讲权
喜欢素书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