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军”的同时,李肆也准备对陆军整编重训。此时的英华陆军,战力已非湖南大战时的陆军。新建的神武、铁林和龙骑三军,就没经过大战。同时军官都是一路飞拔起来的。湖南大战时的目长,到如今都已有不少成了翼长。真要拿两军放回湖南大战去,仗该是还能打胜,伤亡却是要翻上几番。
之前李肆新设了长沙陆军学堂,就是要强化对陆军基层军官的培养,但这非一曰之功,很多教材都还只有轮廓,算是草创。
除开军官体系,李肆也有意对陆军编制进行调整,这基于一桩陆海军都在普遍抱怨的事实:大家职务是嗖嗖的升,可衔级却没怎么升呢。
范晋教育军官们,现在给你们升完了,以后北定中原,还拿什么来赏你们的功呢?
这话道理没错,可英华立国四年多了,中郎将都还只有几个,上司下属经常都是一个衔级,不合理啊。
现在是该把这个尴尬局面好好调理一下了,当李肆宣布召集军官,进行全军大叙功时,全体高呼陛下英明……军官职衔压得低,乃至于诸多上下级都是同一职衔,一方面的确是要为曰后升迁留出空间,更重要的是陆军编制有问题。
之前的陆军编制都是四四制,一队十人,四队为目,四目为哨,四哨为翼,四翼为营,最后四营为军。
如此编制有两个原因,一是最初李肆对军队训练度不放心,以四排轮射来保证火力的持续姓,二是便于遭遇马队时列空心方阵。
这种大编制就造成了指挥层次少,军官数目少。适合大会战,却不适合中小规模的战斗。同时军官数目少,一旦精锐部队加入大量新兵,战斗力下滑非常厉害。
跟陆军有所区别的是,海军的伏波军是三三制,因为他们面对的都是小规模战斗,为保证火力能充分展开,都是三排轮射。
因此英华的步兵就存在着两种作战思想,一种跟同时期欧洲的法兰西、瑞典等国步兵一样,都是四排横队,另一种则跟不列颠人一样,是三排横队。
但不管是三排横队还是四排,英华步兵的作战方式历来都是依次齐射,特定情况下才会几排齐射,这自然是李肆剽窃不列颠人的成就。剽窃也仅限于此,在步兵编制上,李肆并没有原样照搬欧洲哪一国,而是根据自己所面对的敌情而设计。
现在看来,原本的四四大编制就有必要调整,不仅要调整各层编制,还有必要增加指挥层次。毕竟一个翼七八百人,难以读力行动,而一个营三千人则嫌太大,真要面临大战,一个营又不太够,一个军也大了。
有伏波军的先例在,编制调整就简单了。李肆决定,让陆军向伏波军的三排轮射靠拢。三队一目,再三目一哨,哨之上的四四制不变,毕竟得考虑面对马队冲击时的列阵需要。这样一个营削减为之前的一半,大概一千五百人。四个营组建为一个师,一个军分为两个师。
由此陆军就有了满编军和暂编军两类,羽林、鹰扬、龙骧、虎贲四军为满编军,铁林和神武为暂编军,赞编军只设一师。
多出一层编制,大家的职衔就能拉开了。但职衔也需要调整,之前中郎将以下的职衔太少,中层军官都挤在一起,难以拉开距离。李肆特地在都尉之下增加了“骑尉”一级,同样分左右,这样中郎将以下就能有四级八等尉官。
李肆本也有心全部换作后世熟悉的上中少、将校尉体系,但只是露了个口风,心腹将领就满脸鄙夷,说这等粗俗之分,定是心怀满清之人想出来的。什么上中少,何不干脆来一二三等更直接?还有那校,民人都知道“小校小校”的,什么时候能跑到尉前面去了?
看着这帮脱盲不过三四年的将官,李肆讪讪抹鼻,心说咱真是自找没趣……因此在这英华,军衔就跟李肆后世所熟悉的现代军衔全然不搭调。左、右、准sān_jí士是队长,左右副尉是目长或哨长,左右校尉是翼长或营副。左右骑尉是营指挥或师的副统制。左右都尉是师统制或军的副都统制,中郎将则是军都统,中郎将之上的将军,才能被总帅部授予都督之职,独领方面。而将军之上,现在设有四战(前、后、左、右),四征、四镇、四安、四平和杂号将军。四战为一级,征、镇、安、平为一级,杂号为一级。
军衔确立,标识也一并改过。士级以铜杠标识,最低一杠,最高三杠,副尉以银杠标识。校尉是铜星,骑尉是银星,都尉是金星,中郎将是三颗金星,将军以上则是金银龙纹。至于简章,现在没到散兵时代,还不必考虑。
军队职衔整理出来,军官们个个升级。萧胜升到安东将军,也正式确立了军中第一人的地位。对此贾昊吴崖毫无心结,早年他们就自居为萧胜的晚辈,现在萧胜军学造诣也已经到了把控大局的层面,非他们这两个还只懂领兵作战之人所及。
他们两个其实跟萧胜同级,只是因为“平”低于“安”,在这一级屈居于后而已。贾昊为平北将军,吴崖为平南将军。
陆军方面,张汉皖被提升为度辽将军,孟奎为荡寇将军,王堂合为游击将军,赵汉湘为强弩将军,于汉翼为建威将军,韩再兴因统领神武军攻破武昌,累功拔为轻车将军。
接下来就是中郎将大派送,张应、盘石玉、杨堂诚、何孟风等人,外加谢定北、展文达、贝铭基等原满清降将,都得了中郎将,足足十多个。而像孟松江这
喜欢草清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