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谋而攻之,先谋后攻,谋高一筹则攻之能胜,反之则败。然而,谋中有谋,谋有高、低之分,孰优?孰劣?不以争胜判,而以全胜判,“不战而胜”才是最高明的谋攻战略。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因此,只有站在政治的角度考察战争问题,才能真正了解战争的本质,也才能确立总览全局的战略思想,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具器械,三月而兵成;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为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难,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者胜,知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使敌国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完整地降服是上策,击破它就次一等;因百战百胜,伤亡太多,还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经交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用兵的上策是挫败敌人的战略计谋,其次是瓦解敌人的联盟,再次是战胜敌人的军队,下策是攻占敌人的城池。攻城的办法是不得已的。修造大盾和四轮车,准备攻城器械,3个月才能完成;构筑攻城的土山,又要花费3个月才能完工。将帅抑制不住焦躁愤怒的情绪,指挥士卒像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士兵伤亡1/3,而城还是攻不下,这就是攻城的灾害。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是使敌军屈服而不靠直接交战;夺取敌人的城堡而不靠硬攻,摧毁敌人的国家而不须旷日久战。一定要用全胜的策略争胜于天下,这样,军队不疲惫受挫而胜利却可完满地取得,这就是以计谋攻取敌人的法则。
所以,用兵的方法,有10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他,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他,有2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要设法战胜敌军。与敌人的兵力相等就分散敌人,比敌人兵力少,就要善于摆脱敌人,实力比敌人弱就要避免与敌人交战。所以,弱小的军队如果只知硬拼坚守,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将帅对国家的辅助周密,国家就强盛,辅助的谋略有缺陷,国家就会衰弱。国君危害军队的情况有三种:不了解军队不可以前进而命令它前进,不了解军队不可以后退而命令它后退,这叫束缚军队;不知道军队内部事务而主持军队的行政管理,将士就会迷惑;不懂得军队的权谋而干预军队的指挥,将士就会疑虑。军队既迷惑又疑虑,那么各诸侯国乘机侵犯的灾难就来到了。这就叫做扰乱自己的军队而导致敌人获得胜利。
预知胜利有五个方面: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能胜利;懂得多兵与少兵的不同用法的,能胜利;军队上下意愿一致的,能胜利;以有准备对待无准备的,能胜利;将帅有指挥能力而国君不加牵制的,能胜利。这五条,是预知胜利的途径。
所以说,了解敌人虚实,又了解自己强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但了解自己,可能胜利也可能失败;不了解敌人也不了解自己,那就每战都必定失败。
兵法精粹
运用谋略取胜的法则
孙子认为,用兵的最上策是用谋略战胜敌人,其次是施用外交手段,再其次是用强大的军力,最下策是攻击敌人的城堡。攻城是最不得已的事——制造大盾、攻城车及多种器械,需要3个月才能完成;而修筑攻城用的土垒阵地,又需要3个月的时间。如果指挥官觉得进度太慢,焦躁忿怒,贸然下达攻击令,士兵像蚂蚁般爬上城墙,死伤达1/3,而城池仍攻不下来,这是攻城的最大灾祸。
所以,孙子又认为,善于用兵的将帅,使敌人屈服,不必使用武力,占领敌人的城市,不必依靠攻击;消灭敌国,不必长期战争;最好用“保全”的方式争取胜利。这样战力不受损失,却能获得辉煌的战果,这就是运用谋略取胜的战争法则。
集中优势兵力的法则
用兵的法则是:有10倍优于敌人的兵力时,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时,就集中力量攻击;有两倍优势的兵力时,就分散敌人;双方兵力相等时,就伺机与敌决战;如果
喜欢孙子兵法白话全译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