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八年的正月末,临城的天气还很冷,再加上这几日阴着天,天色也比平日黑得早,所以,即便是以商铺众多闻名的五奎巷,不过是天色刚刚擦黑,大多数铺子就关了门。
即便关了门,可这些铺子还是会留下几盏气死风灯挂在店铺门口,这些灯笼上面或刷着店名,或用来照亮门口的招牌。不过,随着它们在冷风中摇曳,随着夜色渐渐加深,这微弱的灯光非但没能延续白日里的繁华,反而更让这条巷子显得萧瑟阴暗。
铺子都关了门,路上的行人则更少,偶尔有一两个,也是急匆匆的,没有半分停留,只是在青石板路上留下一串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脚步声,然后便消失在了巷子的尽头。
就在这时,随着一阵细碎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一个梳着两条乌黑辫子的女学生沿着小路慢慢的走来。
这么冷的天,女学生身上只穿了一件薄薄的羊毛外套,羊毛外套是青色的,质地应该不错,可就是袖口已经起了球,样式也有些老旧,显然已经穿过多年。女学生的脖子上还围着一条黑色的毛线大围巾,这总算是为她增了几分暖意,却也将她的脸颊遮去了大半,只露出一对明亮的眸子。
因为阴天,青石板上布了一层水汽,被两旁的气死风灯一照,古旧的石头反着光,一看就很滑,这让女学生不得不走得小心翼翼,此时你会发现,在这么冷的天里,她竟然没穿棉鞋,只穿了一双黑色粗布面的学生布鞋。布鞋套在一双白色的毛线袜子外面,袜子紧紧裹着她的小腿,再加上露在大衣外的一小截黑色裙摆,更让人肯定了她学生的身份。
只是,虽然天冷路滑,女学生的注意力却并没有完全放在脚下,时不时的她还抬起头来,向两旁店铺看去,似乎在找着什么。
终于,在拐过一个弯儿后,一个淡黄色的上面刷着“乐”字的灯笼映入她的眼中,再仔细看,挂灯笼的店铺竟然还亮着灯。这让女学生眼睛一亮,再也顾不得脚下湿滑的地面,快步走了过去。
来到那家店铺面前,她看到的“乐”字灯笼是挂在店铺的右边的,而店铺的左边还挂着另外一只,上面刷着一个“善”字,合起来就是“乐善”两字,再向大门口的上方看去,黑色的招牌上也清清楚楚刻着“乐善堂”三个绿色的大字,原来,她要找的是一家药堂。
女学生对书法的认识只限于字体的甄别,所以除了能认出这招牌上的字是草书,写字之人很有力道之外,什么都看不出来。况且,她现在可不关心字写得好坏,她只知道这是她今天最后的希望了……即便,这家乐善堂比她想象中的要老旧很多。
踌躇了一下,女学生走上药堂的台阶,来到大门前,她正要抬手敲门,却突然听到里面传来一声低吼,这让她即将敲下去的手指顿了顿。可她又等了大概一分钟的样子后,却再也听不到里面的动静了,反而是她身后的街道上,风越来越大,风声也越来越大,风吹过街道发出的“呜呜”声,听起来有些吓人。
她喃喃自语道:“大概听错了吧。”
边嘟囔着,她的手则毫不迟疑的敲了下去——笃、笃、笃……
女学生用的力气不大,可是在静谧的街道上却显得尤为清晰,店门是虚掩的,随着敲门声,出现了一道缝隙,她迟疑了一下,便轻轻地把门推开,走进了店中。
一进屋子,一股热气便迎面扑来,熏得她眼睛雾蒙蒙的,这个时候,她看到柜台后面坐着一个人,当即彬彬有礼的对那人说道:“请问,这里是乐善堂吗?我是来应聘药工的……”
临城是座大城,也是座古城,这一百多年来,在医药这一行有六大药堂享誉全城,分别是种徳堂、陆同泰堂、庆余堂、方承志堂、回春堂和乐善堂。这几间药堂,即便是紫禁城的儿皇帝被赶下龙椅,洋人们的洋医院在临城开起来一座又一座,也很难撼动其在临城百姓心中的地位。
对他们来说,打针输液住院什么的,那都是有钱人能用得起的高级稀罕玩意儿,对于他们这些小老百姓,生了病,还是找先生写个方子,抓几副药心里最踏实。
对于家中曾经开过药堂的夏秋来说,即便她已经在雅济医专学了三年护理,眼看夏天的时候就要从医专毕业,直接进入雅济医院做护士了……可从小的耳濡目染,让她还是对千百年来老祖宗留下来的医术情有独钟。
由于从小就跟着父亲在自家药堂帮忙,所以夏秋认药是很厉害的,这也是她想到六大药堂应聘药工的原因,只是,她本来以为十拿九稳的事情,却不想困难重重。
她这几天跑遍了全城,将其它五大药堂转了个遍。可明明很缺人手的几大药堂,一看到她是女子,还是个学生,便纷纷摇头,说些有的没的将她打发了。更有甚者,其中一家药堂的管事还语出轻佻,让她当即甩了脸子掉头走了。虽然离开后她还是有些可惜,但是却也不后悔,只不过是又要继续找其它药堂的活儿干了,而这乐善堂就是她要找的最后一家。
说起这乐善堂,虽然也是六大药堂之一,可却是行事最低调的一家,同其它五大药堂及其家族在临城的根深叶茂不同,这间乐善堂也就只有在人们谈论起其它几大药堂的时候捎带提上一句,就连位置也是夏秋废了好大的劲儿才打听出来的,可也只打听出它位于临城的东北角,五奎路上,这也是她今天这么晚才找到这里的
喜欢夜行医手札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