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这样的人生就算是很圆满了吧。朱慈烺有儿子了,将来的储君人选有了。可以堵住了众人的嘴,不必再劝他纳妃。
每个人的追求并不相同,大多数人做了帝王。自然都想着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可朱慈烺并不一样。
在他所接受的文明教育里,夫妻双方就应该是平等的。他尊重小诗诗,同样的,对于小诗诗来说,她的整个世界就是朱慈烺。
卿本佳人,怎敢相负。如果广纳嫔妃,朱慈烺会有深深地罪恶感。
小皇子的降生,带给了大明王朝新的希望。出身地位的不同,小皇子的降生,自然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确切的说,握着江山长大的。
皇家规矩森严,作为朱棣一脉的辈分,自然也不能乱了。从朱棣篡位称帝,迁都京城。
太祖皇帝朱元璋考虑随着子孙繁衍,可能会名字重复,于是亲自为子孙们制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则和方法。他为二十四个儿子的后代世系,各拟定了二十个个字,每个字为一世,称谓:《玉牒》。
玉牒由宗人府依据世次顺序取双名,双名中的前一个字即太祖所取,后个字则必须是一个以五行做偏旁的字,
五行则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如“火”为朱元璋孙子辈命名所用偏旁。在朱元璋为二十四房子孙所取派语中,长房东宫懿文太子朱标的后裔世系派字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如建文帝朱允炆,即是朱元璋长房“允”字辈,“火”行。又如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朱由检,即第四房第十代,属“由”字辈,“木”行。
第四房燕王府也即后来成为明朝帝系的朱棣后裔世系派字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促,简靖迪先猷。”
朱棣开始子孙往后,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有意思的是,由于古人需要避皇家讳。凡是出现过的皇家子孙名字,你都不能再用。
这就愁坏了那些朱家王爷们,于是,有人就别出心裁的开始创造新的字体。创造出来的字体,也要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
谁能想得到,元璋还规定,子子孙孙的名字都要按照辈分来。也就是说,姓不能改,名字的第二个字也要按照辈分走。唯一自由发挥的第三个字,还要按照五行相生来定。
这老朱家皇族太多,生着生着,就发现这名字不够用了。问题是,你还不能与别人重名。
这就尴尬了。
那怎么办,没办法,就只能造字。当然你不能凭空捏造无中生有,即便是造字,也得按照“火、土、金、水、木”偏旁来取。
这就造成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现在学到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很多字都是取自于明朝皇室成员的名字。
1896年徐寿从俄国引进元素周期表,但是俄语版的元素名字,没有对应的汉字,那就要翻译。
徐寿当时就想,首先要是同音字,然后呢,最好是偏旁部首能代表这种元素的常态。于是,历史上老朱家后代造出来的那些名字就派上了用场。
朱元璋堪称“周期表之父”,当然,这一切都要被归咎于后世的徐寿。是他苦于翻译,偶然间翻阅到了老朱家的家谱,这才灵感大爆发的。
所以说,按照辈分排名朱慈烺儿子应该是‘和’字辈。朱慈烺给皇长子取的名字,朱和基。
然后立刻就有人跳出来反对了,朱瞻基乃是宣宗皇帝名字,这不是重名了么。
朱慈烺想了想也对,于是又给儿子取名朱和壁。这下,总算是没有人反对了。
于是皇长子就叫朱和壁,要不说,明朝皇家男丁的名字都怪不拉几的呢。
就这,朱和壁还是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说什么,和某某皇家长辈重名了。朱慈烺就怒了,重你大爷,朕就是给儿子取名朱和壁。至于那个重名的皇家长辈,让他改名字就好了。
隆庆年间,有个皇家的皇族叫朱载壁。朱慈烺也不管这一套,朕的儿子叫朱和壁,你这个早已作古的朱载壁就得改名字。
没办法,群臣拗不过朱慈烺。只好给那位倒霉的朱载壁,从族谱上划去,改名为朱载埆。这位可怜的皇族大概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死后百年,居然会有人把自己的名字都给改了。
这就是皇权的优待,你奈我何。
长隆二年,沈皇后生朱和壁,是为皇长子。翌年,册立为皇太子。
朱慈烺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撰写了一本《大明博物志》。
《博物志》是中国的一部博物学著作,作者为西晋博物学家张华,内容记载异境奇物﹑琐闻杂事、神仙方术、地理知识、人物传说,包罗万象。
而朱慈烺所撰的《大明博物志》在不懂得人看来,也是异境奇物、光怪陆离。
实际上认真研究的人,则完全是把你引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界。大明博物志里,记载了朱慈烺所学过的所有知识。
从最初简单的数学,再到化学、生物、医学、物理、人文地理、自然科学、机械科技等等,包罗万象。
这是一本大百科全书,读懂了这本书,你会知道宇宙原来是无边无际。我们生活的大地是圆的,太阳系所有的星球,都是围着太阳转的。
日升日落原来是这么一回含着四季交替自然科学。
医学领域,原来还有细菌病毒。化学原来是如此的复杂,黑火药的
喜欢大明逆子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