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菘到陕西来,这是出乎苏天成预料的,他当时的建议,是让朱由菘到南方去,毕竟南方的条件好一些,朱由菘为人处世很是灵活,到南方去打开局面,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想不到孙承宗建议朱由菘到陕西来了。
应该说,苏天成绝大部分的建议,皇上都是采纳了,特别是在苏天成诸多心腹的任命上面,皇上是鼎力支持的,要不然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这里面还有一个特殊情况,那就是绝大部分的朝廷官员,是绝不愿意到陕西来的,用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可以说明,一些进士出身的读书人,宁愿外放到南方去做知县,也不愿意到陕西来做知府,在陕西殒命的知县和受到弹劾治罪的知府,高居全国之首。
虽然说江宁营到了陕西,取得了这么大的胜利,但陕西境内,依旧有二十万的流寇,谁知道这些流寇,会不会突然的发威,攻下了某个县城或者是州城,那样的情况下,知府和知县是不要想着保全身家性命的。
多方面条件的综合,形成了目前的局面。
苏天成的目的达到了一大半,至于说三司的主官还没有调整,其实也算不上太大的事情了,任何的地方,都存在内耗,就算是陕西的官员,做了如此大的调整,可困难依旧是存在的,陕西的基础不好,还有大量的流寇,百姓极度的贫困,想要恢复元气,需要消耗极大的精力,再说了,诸多的知县,依旧是以前的队伍,光是扭转这些知县的认识,就需要好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江宁营还需要不断出动,逐步的蚕食流寇,缩小流寇的活动地盘,不断的给陕西各级官吏打气鼓劲。
前世本来就是公务员,所以苏天成的认识,有很多务实的地方,他不苛刻,做任何的事情,都是从实际出发,不会好高骛远,他注意搞好同僚之间的关系,尽量利用所有的有利条件,为人做事情都很低调,短短几年时间,能够做出来这么多的大事,也是有理由的。
回到陕西的路上,苏天成就想了很多,包括下一步该如何做,骤然调整这么多的官员,引发震动是肯定的,乱世需用重典,以前那些温柔的手段,难以达到好的效果,譬如说陕西各级的官吏,巡抚衙门不可能面面俱到,首先就是要抓住所有的知府,只要知府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情况就能够很快好转,而且这样做,也是收效最快的。
如此的做法,苏天成承受的压力是不一般的,皇上准了他的奏折,官员的安排几乎都是按照他提出来的要求,如此的情况下,陕西很难得到朝廷的支持,翁同章其实打过招呼了,若是在一段时间之内,陕西不能够出现好的局面,朝廷里面会爆发出来的攻击,是可以想象的。
压力越大,动力越大,所以说,苏天成早就思考过了,必须要想到一些特殊的办法,按照常规来做事情,不可能达到效果,至于说落实这些办法或者是想法,就在圣旨宣布之后的这一刻了。
喜欢大明政客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