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方才说过了,这里常年苦寒,一年冬天的时间长达半年甚至是更久,冷到了就连海水都会结冰的地步。”
“这里是我们唯一的路,而且需要用人命去填。”
姜云志看着图上那小小的隘口,语气沉重。
他在来到大唐之后也想过土豆那些东西,但那些都是在他来到大唐之初,过那种下层百姓过的苦日子时才想过。
后来之所以没再想,一是因为时间长了就淡了,与其去想那些不着边际的东西倒不如多干一点活,二来则是他已经当官了,已经不会再为了吃喝而担心了。
现在他才想起来,完全是因为他在西市上看到了那张北极熊的皮。
“用人命去填吗?”李世民有点儿不乐意了。
他的名声本来就一般,在经历过玄武门的事情之后更可谓是一落千丈,更何况按照姜云志所说,明年后年都会有蝗灾发生,这是对君主名声伤害最大的一种灾害。
现在要他用这种人命填起来的做法,他不太愿意。
“可不止如此。”姜云志摇了摇头,那寡淡的语气让李世民心中一凛。
“那些粮食就算是现在带回来了也无法做到亩产千斤甚至是更多,需要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培育和选种才能得到。”
“所以呢?”李世民都快被气笑了。
“这种损耗颇大但却一时半会儿看不到成效的事情你竟然也敢拿出来与朕说?”
不说李世民了,就连一旁的长孙无忌都觉得姜云志有些太过了,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陛下,您确定吗?”与李世民想象的完全不同,姜云志的表现很是镇定。
“据臣所知……不!不能说是知道了,而是亲身体验过,只要那些粮食被带回来并且以妥当的方式培育,那么亩产千斤不在话下!”
“而且,臣所说的并非是一种粮食,而是三种,同时还有很多很多种香料。”
“就算这些您都不动心,那么矿产呢?”
“那边有很多的矿脉,金、银、铜、铁样样具足!”
“你不必再说了!”李世民丝毫不为所动。
“先不说要用人命去填,就说几十甚至是上百年都没有收益这事儿朕就无法接受,这是一种没有意义的付出。”
“哦?是吗?”姜云志微微一笑,语气微微上扬。
“陛下,您别忘了,‘二十传,三百载’!”
李世民那坚定的表情微微一滞。
“再者说了,就算是几十年上百年都没有回报,但这是给后人留下来的一笔巨大的财富,到时候一旦成功了,您觉得人们会不会追根溯源?”
姜云志最后的一句话彻底击垮了李世民的坚持。
李世民的一生可以说是成也玄武门,败也玄武门。
玄武门事变让他成为了这大唐的第二位皇帝,让他有了被人世代传颂的机会,但玄武门的鲜血却深深地浸染了他的名字,让他永远都逃脱不掉。
姜云志先用“二十传,三百载”这话松动了李世民的坚定。
这是三字经里的一段话,是曾经姜云志对李世民说过的,因此李世民很清楚的知道这里面的含义。
然后,姜云志用所谓的“身后名”牢牢地抓住了李世民的心,让他被自己最重视的东西所吸引。
“你……”李世民踟蹰半晌,看得长孙无忌莫名其妙。
他不知道“二十传,三百载”这句话的含义,所以很奇怪李世民为什么如此轻易的就被打动了,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完全不值得的事情。
蝗灾的事情他也知道,因为李世民在听姜云志说过之后就告诉他了,毕竟有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人去做的,李世民不可能事事都亲力亲为。
蝗灾一旦发生,那么需要的可不仅仅是粮食,还需要大量的人手。
如果一切都按照姜云志所说的那样发生,那么发生民变的概率很高,到时候就需要军队去镇压。
怎么能在这个时候浪费?要知道距离那场浩劫到来也只剩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了。
“算了。”李世民怅然一叹,最终还是被姜云志所说服。
“你先与朕说说,需要多少人、多少东西,除此之外还需要一些什么,朕先看看再做决定。”
“陛下,臣要的不多,三千……不!两千人足矣。”看到李世民被说服,姜云志并没有因此而乱了方寸。
他知道,事情能不能成还不一定,就算是能成也绝对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而是需要后续林林总总不知道多少次的努力。
想要通过白令海峡横穿大海到达北美,然后再从北美到达南美,这岂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先不说能不能成功,就算是把这件事放在科技发达的后世,有羽绒服和各种工具的情况下都不一定能成功,更何况是现在?
因此在姜云志看来,第一次甚至是前三次都是积累经验的,这三次去的人大概率是回不来几个的,甚至是全军覆没也不是没有可能。
“两千人?”李世民有些愕然。
不是他觉得很多,而是觉得太少了,跟之前姜云志说的用人命去填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事情。
“陛下,这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事情,毫不客气地说,现在这个时间那边是什么情况就连我也不知道,所以我们只能摸索着来。”
姜云志没有遮遮掩掩,因为他知道这事儿遮掩根本就没有意义,反倒是极有可能给他自己的未来埋下祸根。
“先不说别的,按照臣所想的我们就只能
喜欢红唐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