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迁这事儿还是要继续的。”看了看依旧没有任何下雨迹象的天空,姜云志给了个答案。
“现在旱灾依旧没有缓解,虽然受灾的地方少了,但仍在受灾的那些地方仍旧还是灾民遍地,这是个迟早要解决的问题。”
“去年南迁的百姓开垦出了近五万亩的土地,今年就会产出第一季粮食,这是好事儿,眼下有机会肯定是要继续的。”
“不过得有个度。”
“哦?”长孙无逸诧异的看了姜云志一眼,心下有些奇怪。
要知道,从始至终这南迁之策就是姜云志一个人提出来的,其他人,哪怕是李世民在里面也不过是扮演了决定和支持者的角色罢了。
但现在,姜云志话里话外好像有点儿想要终止南迁之策的意思。
当然了,不是现在。
“去年为了缓解灾区的压力,朝廷让一部分本来还能支撑下去的百姓也加入了南迁的队伍里,看起来这是好事儿,但那也是以前了,而不是现在。”
姜云志看了看长孙无逸,慢慢的解释着。
“从今年旱情变化的趋势来看,旱灾所影响的范围是在持续缩小的,这一点你应该也能够看得出来。”
“这就说明,旱灾就要过去了,虽然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才会彻底过去,但以缩小的速度来看应该也快了。”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支撑的百姓还是不要让他们南迁了,因为一旦大量的百姓南迁就会造成长安等地的空虚,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最起码以后募兵会受到影响的。”
大唐是府兵制,虽然有如同龙武军这种的常驻军,但在战时的绝大多数军队还是那种由临时招募的百姓们所组成的。
虽然南迁之后他们依旧是大唐的百姓,也依旧会在大唐募兵的时候参军,但这不是一码事儿。
长安是在北方,而这个时代若是出了什么事情也大概率是在北方,比如吐蕃、薛延陀、西域以及高句丽等国。
所以说,这个时候募兵的速度就很重要了,而在大量百姓南迁之后无疑会给募兵工作带来影响。
别的不说,最起码会影响募兵的速度,最后甚至会间接影响到一场战争的胜负。
“行,我知道了。”长孙无逸点了点头。
他虽然是长孙家出身的,但技能点儿和兴趣都在武器制造方面,虽然他也懂政治,也能看出来很多的东西,但志不在此的他很少会费心思去思考这些东西。
基本上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而这个别人就是说的他四哥长孙无忌以及皇帝李世民了。
或许,现在还得加上一个姜云志了。
“放心吧。”姜云志开口笑了起来。
“根据地方上的汇报,黄河今年的水量较之去年有所上涨,这就说明黄河上游的旱情已经有所缓解了,同时渭水也是一样。”
“现在,就是黎明前的黑暗了。”
“破晓之时,即将到来!”
长孙无逸看着一脸坚定且自信的姜云志,心神有些恍惚。
姜云志说的是对的,这一点历史证明了,现实也证明了。
五月底的时候,长安在时隔一年多之后,第一次下雨了!
虽然已经过了麦子的灌浆期,那些周边没有水渠灌溉的土地上几乎已经可以认定是绝收了,但李世民却依旧站在甘露殿的门口,呆呆地看着天空中飘落的雨霰。
蓦地,李世民好似是着了魔的一般走出了甘露殿的殿门,径直走进了雨中,应着雨水带给眼睛的刺激感,仰望着天空。
这场雨,他盼了一年多了。
静静地站在雨中,李世民感受着这场难得的雨,就这么淋着。
“陛下。”
一柄桐油纸伞出现在了李世民的头顶,阻隔了他看向天空的视线。
“观音婢,下雨了啊……”李世民的嗓音有些嘶哑。
“是啊,陛下。”
作为李世民的贤内助,长孙皇后无疑是最懂他的人,也知道此时的李世民到底是何种心情。
这三年多以来,他看似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指点春秋挥斥方遒,但实际上,李世民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内心的煎熬。
自玄武门的事情之后,李世民就已经陷入了自我怀疑的漩涡之中无法自拔。
他不怀疑自己的能力,也不怀疑自己当初的做法,他怀疑的是自己在未来会不会在史书上留下一个好名声,会不会被他的父亲原谅。
后来,因为姜云志的介入,李渊这个父亲原谅了这个他曾经认为的“不孝子”,但对于自己未来的怀疑,李世民从来就没有释然过。
而现在,扬杭两州那边有了五万亩新开垦出来的土地,旱灾也即将过去,似乎一切都好了起来。
“陛下,回去吧……”
长孙皇后虽然知道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打扰李世民,但她更知道如果继续淋雨的话是会出事的。
作为一个帝国,而且还是日上中天的帝国的统治者,李世民不能出现任何的意外,哪怕只是小小的风寒感冒而已。
因为,在这个时代,风寒感冒有时候也是会要人命的。
一柄纸伞,两个人,缓缓地隐没于细雨之中。
接下来的事实证明,李世民好像有些过于乐观了。
长安的这场雨很小,持续的也很短,仅仅不到一刻钟就停了,但这依旧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信心。
但上天似乎不甘于让这个在历史上曾经绽放过绚丽色彩的王朝如此平淡的渡过这个起步期。
在短暂的降雨之
喜欢红唐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