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也这么觉得。
要说歇洛克·福尔摩斯赠与玫瑰,可能是随性而为,但玛丽觉得,像埃里克这种占有欲强烈,爱情专注到偏执的人,应该不会随便送人玫瑰的吧,哪怕他赠与的其中一人是位先生——送男人就奇怪了好吗。
于是玛丽想了想,突然福至心灵,翻转卡片,卡片后面写了一句话。
“待到演出结束,可将花束赠送给克里斯汀。”
玛丽:“……”
波洛:“玛丽小姐?”
玛丽十分无奈地将卡片递给波洛,波洛先生读到上面的一句话后,蓦然爆笑出声。
“好消息是,”他说,“至少玫瑰不是送给我的。”
恐怕这就是魅影版表达感谢的方式了吧!玛丽哭笑不得,不论是《歌剧魅影》的小说原著,还是后世改编的音乐剧,都是令人感到悲伤的爱情悲剧。到了艾琳·艾德勒这里,她不仅能和埃里克终成眷属,甚至还能让悲剧变成如此甜文。
埃里克的行为,倒是驱散了玛丽心中的阴霾。
固然莫里亚蒂教授的阴影令人感到威胁,但巴黎还是有许多好事情嘛。比如说艾琳·艾德勒女士的歌喉。
在伦敦时,玛丽听过艾琳唱歌。但正式的剧院中和私人聚会时完全不同,今夜的艾琳先是唱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著名段落,又唱了《茶花女》中的曲目。她的声音响彻于巴黎歌剧院中,其震撼远不是聚会沙龙能够比拟的。
恍惚之间玛丽好像听到了一句幽幽地叹息,像是来自于包间周围,也像是来自于她的身后,那个男人的声音满足又充满了爱意。
“我的天使。”他说。
玛丽忍不住勾起了嘴角。
虽然没有见过埃里克究竟是什么模样,但玛丽觉得这样就很好,即使不曾说过话,不曾见过他看向艾琳的眼神,玛丽也知道埃里克深深爱着她。
真好啊。
艾琳的表演依然惊艳四座,为了防止埃里克胡乱吃醋,还是由玛丽将玫瑰交给艾琳,庆祝她今日再寻常不过的成功演出。
从剧院归家,玛丽想了想,拿出了纸笔,再次同歇洛克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寄于电报之后,歇洛克,”她开头点明了时间,“但请不用担心,莫里亚蒂教授露面之后并没有为难我。”
昨晚连夜拍出去的电报,只是说明了莫里亚蒂现身,表明了自身情况安全。这换做其他人收到电报,恐怕还是要担惊受怕许久。但玛丽相信自己与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之间的默契,一句话足够他掌握所有需要的信息了。
因此,作为补充,玛丽在信件里详细地解释了莫里亚蒂教授出现的来龙去脉——包括巴黎歌剧院发生的三起命案和结局。
写到最后,想到埃里克的那句“我的天使”,玛丽还是觉得心中一暖。
当一份相互信任的爱情摆在面前,就算和自己无关,也难免会心生喜悦嘛。
“看到艾琳和埃里克如此恩爱,我也放下心来,”玛丽写道,“没什么比完成案件委托后,委托人的幸福更令人满足了。”
不管福尔摩斯怎么想,至少这让玛丽觉得,正是他们的笑容和幸福,让她觉得自己的坚持没有错。
落笔之后,玛丽对着信件认真想了想,她想做一名侦探如此,其实……想做一名作者,也是如此。
别的作家如何考量,玛丽不懂。但她写悬疑题材的连载,和帮助福尔摩斯追查案件真相,其实有很多相互连通的地方。
别的不说,就像是今日收获了埃里克和艾琳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撑的爱情,而难道玛丽笔下的路德夫妇不是吗?
菲利普·路德接下来的第四篇故事要回溯过去,这也意味着已经死去的路德夫人会正式登场。而此时路德本人面临着的是和整个苏格兰场分道扬镳,这绝对不是辞职那么简单,势必会是一次人生道路上的危机。
而路德夫人,不用多说肯定是支持路德灵魂的人。
这样一来,实际上第四篇连载的故事内容呼之欲出。
首先玛丽已经在前文确定了结局,菲利普·路德正是因为这起案件,和上司产生了矛盾,奋而辞职。其次之前霍尔主编就建议过,在《狂欢之王》和《支票佳人》过后,最好回归一开始的风格。玛丽也是这么想的,而基调沉重的谋杀案刚好符合路德辞职的结局。这样的话,故事框架和题材基本定了下来,只差具体内容了。
那一刹那间,玛丽终于明白了爸爸在圣诞节前质问自己的问题。
班纳特先生问玛丽,你既想当私人侦探,又想成为一名作家,可总有一个是更想做的,你到底想做什么?
那时的玛丽误以为父亲是在询问自己的职业规划,考验她有没有清醒的头脑和认识能够自己独立生存下去。她傻乎乎地说了这么多,还搬出了自己的存款和未来考量,却只换来了班纳特先生地揶揄笑容,以及一句“你和莉迪亚真没什么两样”。
现在想来……
爸爸想问的是,玛丽到底想要什么。
若是活得幸福安康、衣食无忧,那嫁人就可以,何必自寻烦恼?玛丽不会置喙他人的选择,这样脚踏实地的生活才是最为困难的,玛丽反而佩服做到这一点的人。
而她却要往相反的方向走,不论是成为作者,还是私人侦探,都不会过上安定的日子。身为父母,再不干涉女儿的选择,班纳
喜欢名侦探玛丽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