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泽笑道:“你现在才知道怕呀?那你事前都不肯与我商量一下。放心吧,你不是还让人家都写下那个做工三年的保证书了么,现在整个庆州城里谁不晓得你这是在培养女工的。”
江巧凤:“那就行。我倒是也想开个女学院跟男子一较高下呢,可惜女人又不能去赶考,再说普通老百姓家哪里供得起呀。”
唐世泽:“是的,读书也是很费银子的。现在庆州城里议论这件事情的人多着呢,他们都想不通你为什么招女工做活儿还得先让她们读书。”
江巧凤对此满不在乎地道:“只要他们不来堵门抗议,我管他们怎么想呢。”
唐世泽无声地笑了笑,而后口气颇为无奈地道:“你呀——”
巾帼堂的女学生多了,唐丽华与王昭君还有俞秀姑她们也要比以前忙得多。好在松松这几年跟在唐丽华身边也被她强令学了不少,也可以给这些女孩子做个启蒙老师。
但是王昭君与俞秀姑她们二人已经是世人眼中的大龄剩女,与她们俩一同来江家的伍腊梅与梁双华在上一年年底时都让唐丽华给配给了家中的家丁了。所以她们二人的婚事真的是半点都耽误不得了,如今江巧凤正忙着给她们俩张罗对象呢。
因为她俩都不能放出去,所以只能自家的家丁里边儿挑了。想着家丁里边儿也没太出挑的,所以她只有想法子去外头人牙子那里买两个出挑合适的与她们俩成亲。
为了这件事儿,江巧凤不光让庆州城的人牙子帮忙留意,她还特地给三河县的高大娘也写了封书信过去,叫她遇见有识文断字,能力卓绝的男人给她家丫头留着。当然了,相貌方面也不能差了,不然可就委屈了这两个丫头了。
青松书院一战成名,在江巧凤的刻意宣传下,在庆州与庆阳两地的名声十分响亮。当老百姓们议论起青松书院的事情时,自然要关注一下青松书院的各种情况。
青松书院也趁着这个机会招到了两位不错的老先生,还有前来询问打探消息的家长自然也是多了不少。
这一细问才知道进入青松书院有两种途径,一是比旁的书院高出几倍的束脩费,二是凭学生自己的能力考进去,这一种束脩费收得很少,跟一般书院差不多。
除此之外书院还设置了个什么奖学金政策,只要你学习成绩优异,不仅不用花钱读书,还能额外赚钱贴补家里呢。听说这一回他们书院的六个孩子就是每人都领了好几两银子回家呢。
有这六位孩子的家长去现身说法,青松书院的奖学金制度很快就传扬得庆州庆阳两地人尽皆知。一时间不少家境贫寒又自觉学习成绩不错的少年郎们纷纷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往青松书院参加考核。
这些寒门子弟能有机会读书可是很不容易的,他们读书的花销都是从家人口中省出来的。一人读书,全家好多年之内都得节衣缩食地给他凑银子。如今听到有这样一间青松书院,只要你足够优秀,才德兼备,那你就能给家里省下许多的钱财。
不过青松书院的把控非常严格,只有成绩优异者才能入选,至于品德方面还有待观察。若是在书院期间发现学生道德品质败坏的话,青松书院是有权利将他开除的。
唐直方与李博文他们二人只是代职的先生,如今有了新的先生过来,他们二人慢慢就把教学的工作移交给了新来的先生。但是他们两家一直还是住在青松山上的,这里很是清净,非常适合读书。他们俩没事儿还经常结伴儿去书院与三位先生探讨一下文章,偶尔也会给学生们上几节课。
青松书院招生的宗旨就是贵精不贵多,毕竟前面几年根本都是一直往里面砸银子的。三五年下来,江巧凤至少也得在他们每人身上花费上百两的银子。
但是仅仅考出几个童生来是根本就吸引不了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过来读书的。想要吸引他们过来读书,然后收到高额的束脩费做补贴以求达到收支平衡目的,至少也要等到书院的学生当中有人考中秀才或举人来才行。
青松山下的几百亩农田已经佃了出去,田租都直接入了青松书院的账上。
青松书院稳定下来之后,学生们的课程也由一开始的单纯文化课增加了许多别的课程。
既然想让学子们全面发展,那便照着古人的君子六艺来教吧。礼、乐、射、御、书、数。
琴棋书画这些士人们必学课程自然是必须要学的,另外射箭这个朝廷管制放弃不学,改为学习剑术以及一些简单的拳脚功夫。另外骑马与驾车自然也是要学一学的。
剑术每天暂时由王达教授,王达跟着他师傅唐山学了好几年的拳脚与剑术,以他的身手教这些书生们还是绰绰有余的。至于骑术则由唐山每个旬日过来教授一次,授课场地就在山下的农庄之内。
除此之外,学生们还按年龄每人都分到了两块地。十岁以上的是四分地,其中三分地种粮食,一分地种蔬菜。
十岁以下的二分地,一分地种粮食,一分地种蔬菜。种地种的好坏当然也是要纳入学分计算的。
江巧凤可不想青松书院的学生走出去之后一个个跟个弱鸡似的。为了让学生们能认真对待这些科目,她将这一切都计入考核当中。现在每一年的奖学金不仅仅是看学习成绩发放,这些兴趣爱好与农务活儿也是占了少量学分在内的。
所以青松书院的学生每天卯时初天刚蒙蒙亮,起床洗漱之后并不
喜欢穿越之巧凤再嫁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