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议持续了三个时辰,中间光禄寺来给送了饭。因为有皇上在,只给了一饭一菜。
以前内阁阁议的时候,也有中间供饭的时候。都是至少四个菜,大部分时候还有酒。
从这一次之后,内阁作出了规定,以后遇上在内阁吃饭的时候,都是一饭一菜,也没有酒,标准向皇上看齐。
吃的规格比皇上还要高级,总不是那么回事儿。
以前御史们不管事儿,这回左右都御史都换了人,一定想干出点儿事儿来跟皇上交代。
如果哪个御史想出头,在朝会上公开奏上一本,说内阁、六部僭越,他们也得吃不了兜着走。
吃饭事小,要紧的是丢不起这个人。实在馋了,晚上回家多吃点儿好的就是。
朱厚照刚刚回宫,太后身边的太监就过来,说太后请皇上过去。
朱厚照过去一看,原来自己的两个舅舅张鹤龄和张延龄都在。
“你舅舅早就来了,一直在等着你。”
张太后说道。
“找朕有事么?”
“以前你舅舅做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朝中和民间都有所非议。这对皇上来说,名声也不好。”
仅仅是一些不好的事儿么?按照他们的罪行,早该砍几个脑袋了。
“最近南方和京城杀了不少人,当然,也都是该杀的。没对你舅舅下手,也算是客气了。但如果只杀别人,不对你舅舅有所惩戒,跟外人也不好交代。”
“哀家想来想去,想了个主意。”
“母后请说。”
“让你舅舅离开。”
“去哪里?”
到外地去,还不如留在京城呢。
京城有朱厚照在,两个舅舅还能有所忌惮。到了地方去,山高皇帝远的,两人若是在当地胡来,很可能鞭长莫及。
“毛锐不是去罗娑斯了么,等他们在那里立足,就让你两个舅舅到那里去。给他们一些土地,他们也有些钱,招募一些人过去,在那那里安家立业。”
“那里远在海外,跟大明也不通信息,以后也就没人盯着他们,也免得你为难。”
这一次跟鞑靼之战,也是对官员、勋贵们的一次考验。
经不起考验的,对朱厚照不满,对大明没有信心的,或者跟张懋、郭勋站在一起,投靠鞑靼。或者干错逃跑,离开京城。
张延龄和张鹤龄也昏了头,开始的时候,竟然跟张懋和郭勋搅合在一起,试图拥立新帝。
还是张太后发觉了苗头,及时制止了两人的愚蠢行动。
张家兄弟地位和富贵,来源于姐姐张太后。张太后母凭子贵,地位来源于朱厚照的皇位。
如果朱厚照失去了皇位,张太后的地位必将大大下降。一旦别的皇帝上位,张太后就会被边缘化,失去了对张家兄弟的保护能力。
以张家兄弟的财富、为人、恶行、名声,到时候必定有人打击他们。新皇就会顺水推舟,抄了他们。
总算是张太后不不糊涂,看明白了其中的厉害关系,所以才制止了张家兄弟的愚蠢行为。
但是这件事肯定瞒不过朱厚照,如果有人趁此机会整张家兄弟,朱厚照就只能采取行动。
正是因为如此,为了保全自己的两个兄弟,张太后才想了这么个办法出来。
“既然母后出面,就这么办吧。朕可以给毛锐下一道谕旨,在那里赐给你们两家共五万亩土地,你们两家人都过去。”
“你们也不缺钱,可以招募一些流民过去开垦。可以在那里开矿办厂,对外贸易,也可以跟大明贸易。”
“能否给他们几台纺纱机?你舅舅打算招募一千人过去,这么多人穿衣,也是……。”
“可以,朕给唐亭打个招呼,舅舅从工部买两台。不过,不管是开垦土地、矿产、工厂、贸易等等,都要按照朝廷的法度来。”
“正常合法经营,用不了多久就能发财。也没人敢欺负你们,不愁荣华富贵。若是还象在这里一样,横行不法,朕也保不了你们。”
“不会,不会,谢皇上恩典。”
张家兄弟连连表示。
他们当然不愿意离开京城去罗娑斯那样的蛮荒之地,但是现在朱厚照的皇位已经彻底巩固,今后一言九鼎已成定局。
张懋、郭勋那样的勋贵都被收拾了,如果想收拾自己,连姐姐都未必保得住。
此时只有离开,才能避祸。
因为两人这次的表现,朱厚照也打算对两人下手。只是考虑太后的感受,加上一时没有时间,才没有动手。
现在既然母后提出来,就索性顺水推舟,让两人离开。
那些对两人不满的,见他们走了,也不会纠缠。
没有了两个舅舅这个软肋,朱厚照打击别的勋贵、豪强、外戚的时候,也就没了顾忌,可以理直气壮地行事。
对于张家两兄弟来说,可以保住性命、人身自由和家产。到了罗娑斯,只要不瞎折腾,发展壮大也不是什么问题。
如果他们在那里发展好了,对于其他的有钱人也是个示范作用。可以让更多人的有钱人模仿,到大洋洲去开辟事业。
所以,这个方案,对于朱厚照、太后、张家兄弟来说,是个多赢的结局。
大家各退一步,就海阔天空。
张家兄弟走了,张太后又拿出来一个条陈。
“这是明山公主的请乞,宗人府递过来的,两个多月了。我当时没答应她,只说跟你说一下。办或者不办,你自己决定吧。”
明山公主,是大长公主,朱厚
喜欢朕不吃这一套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