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姜鉴再回首,眼眸中的平静光彩已妥善的掩盖所有情绪,他躬身向姬羌行礼,应下她的请求。姬羌静静地望着他,慢慢地绽放一个最绚烂的笑脸,笑容饱含祝福。
“国师,请吧。”她笑着催促姜鉴上马。同时,将心中新的疑惑悄悄埋下,不去深想国师究竟要去哪里寻找那抹机缘,还要乘快马而行。
姜鉴深深凝视她几息,突然转身,定了定心绪,大步离开。
马儿很快飞奔而去,三道月白身影越走越远,越来越小,直到什么也看不见了……
消失的瞬息,姬羌只觉整个人空落落的,像是什么东西从她身上突然抽离,也没感到疼痛,只是木木的,麻麻的。登撵回宫时,她还轻轻地安慰自己,做人不能太贪心。
这一世没有国师,她纵然也苦苦支撑到现在,一定会比现在狼狈。
这一世因为国师,她大权在握,度过天灾人祸,手里也不缺银子,总归大梁不会再灭国,她重生第一天便立下的心愿终于达成。
此生,该没什么遗憾了。
最重要的是,她还拜国师为师,听了那么多节受益终生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收了那么多左膀右臂,他们将来都是她的肱股之臣,有他们相助,大梁何愁不昌盛?
人不能太贪心,她不能对不住国师的教诲。
……
御撵行至保和殿,群臣已至,与往日相比,姬羌只是稍稍来晚片刻。落座后,她眸色平静地向群臣解释,因国师召唤,她早起先往国师府一趟,国师有令,要来一次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闭关。这次闭关,一为大梁国运,二为寻找下一任国师的踪迹。
群臣恍然,关注点皆在陛下盛装而来上面,至于国师闭关与否,闭多长时间,闭关的原因,没几个人真正关心。这么长时间,国师闭关也好,没闭关也罢,总不来朝,只在非常重要的日子露个面儿,且来去匆匆,大家早已习惯他的在或者不在,以及来无影去无踪的状态。
除了陛下那惹人眼的盛装,大多数人也逐渐留意国师寻找下任国师的决心,一致认为,眼下对国师来说,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
在天下臣民眼中,继任国师与继任储君一样重要。
国师有此决心,他们自然安心,且对国师的能力深信不疑,相信用不了多久,下任国师有着落的消息便会传来。
早朝伊始。
经过数月准备,汤崇俭终于将户部上下制定的针对全国的农田改革策略呈上,内容刚公布便引来一片哗然。许多人一致觉得汤崇俭可笑,当初通政司针对当前形势顺势而为,对商人现状做出一些革新举措,汤崇俭这老匹夫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还嚷嚷着殷不离简直胡作非为,商策改革只会动摇国本。
这么长时间过去,革新效果上呼下应,反应良好,也没见他口中的动摇国本。
什么叫国本?
国本就是农耕,就是土地。这老匹夫竟不吭不喘的要在土地上面做文章,这才是动摇国本呢!
汤崇俭不顾群臣反对,还在那里历数目前关于田制冗沉积重的弊端。
“太宗时,朝廷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将大量荒田变作公田,售卖给私人,直接导致少数人在极短的时间内手握大量田产,可恨的是,这些手握大量田产的人不仅隐瞒田产数目,更是直接将春秋两度赋税转嫁给农人,农人交不起赋税,只好变卖手中为数不多的农田,结果就是,少数人手中的田产越来越多,而国内上下大量的农人手握的田产越来越少。此乃积弊之一,也是最危害国本积弊。”
“三朝以来,朝廷每年都鼓励农人开垦荒田,并在此举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偿、税收免除等支持。本来,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可惜初衷是好,后劲不足。一家农户,辛辛苦苦开垦一处荒田,用肥沃的水、料将养,数年才能将荒田变肥田,然而,未等这家农人享受肥田带给他们的丰收喜悦时,便有人将主意打到这肥田之上,结果便是,肥田换贫田,甚至最终,连贫田都不能保。虽说,圣祖、太宗在税收一项想了诸多办法,总收效甚微。”
“另有皇室、宗室封赏一项,动辄千顷良田,上百农庄,臣粗略统计得出,先帝在位二十四年,总计赏出去的良田便有百万顷之多,照着先帝这个赏法,不出十年,朝廷将无良田可赏。”
“……”
汤崇俭一共列举十条田制积弊现状,条条踩在大多数人的脚面上,新制改革的内容还没怎么讨论呢,个个已痛的不行。
别的都不说,光一点,满朝文武,谁家没有几个、几十甚至上百农庄?谁家手里没有握着几十、几百甚至上千顷良田?即便是最人微言轻的末等小官小吏,恐怕也囤了几十亩良田。
汤崇俭这是准备刨大家祖坟,让满朝文武饿肚子!
新政一出,未及姬羌开口,底下已经炸锅,姬羌目不暇接的看着那些争的脸红脖子粗的文臣武将。
江有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汤崇俭从“包围圈”中扯出来,摇头道:“老兄太冒失了。”
汤崇俭亦面红耳赤道:“积重冗沉,再不大刀阔斧,朝廷纵有金山银山,也得被下面那些蛀虫耗光。”
江有汜连连点头,道理他岂不明白?可是,仅仅重新丈量土地一项便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这大多数人身份都不容小觑的,稍有不慎,朝廷便会分崩离析。
江有汜以为,改革是必须的,“慢刀子炖肉”慢慢来,也
喜欢女帝工作日常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