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清莺和小盛也喜欢上了这样的日子。早上日头出来的时候,两人起来干活。小盛出门去买地,又把家门口的地收拾了出来,然后种上了菜,清莺就负责做饭。
其实说起来,做饭大部分时间还是小盛在做。小盛从杨太监的手里面可是学了一手的。
小水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饭,她问:“阿爹,我可以学吗?”
肯定是可以的。小盛教她做饭,却并不让她下厨。
“学一学是好事,但是你还小,只管读书就好,不用做饭。做饭是阿爹的事情,你阿娘就喜欢吃阿爹做的饭。”
小水欢喜的笑了起来。村子里面的人都说,她这是遇见了菩萨,她也觉得是。
有一天,她问阿娘,“你当时为什么决定要带我走呢?”
清莺就想了想,道:“没有什么缘由。就是觉得你合眼缘。”
她摸摸小丫头的脸,“其实,你对我和你阿爹而言,也是一个特殊的孩子。因为有了你,我们两个也更加没有遗憾。”
小盛但心结就是不能让她有孩子,如今他们有了,他的心结自然就没了。
如今的日子,她和小盛都很满意。
又过了两年,两人在这个小村庄里面彻底的住了下来。小盛也没有再出去跑生意,而是开了村学,教起了书。
他也知道自己做不了什么厉害的先生,只教人读书识字。
家里面穷,也不要他们的束脩,人来了就读,人不来也不要紧,孩子们各有自己的命运。
他不能强求别人一定要来读书。但是渐渐的,这座村学把邻近几个村的孩子都吸引过来读书了,他不得不又扩了一个屋子。
就是县太爷也听说了他的事迹,亲自跟他吃了一顿饭。
小盛那天还挺高兴的,他对清莺说,“没想到,被人尊着的滋味是这样的好。”
他很从来没有喝醉酒过,清莺还是第一次见他这种模样。她闷笑出声,一边让小水去打点热水,拧下毛巾,她接过来给他擦脸,然后就见他抱着她的手不放,呜呜呜的哭起来。
哭一声就喊一句清莺。清莺哎了好几声,最后也不应他了,只坐在他的旁边笑,笑着笑着,突然也跟着哭了起来,他们两个人走到如今,实在是不容易,如今日子过得这般好,他哭,她也想哭。
小水就坐在一边看阿爹阿娘哭的厉害,倒是不害怕。她知道两个人是高兴,喜极而涕这件事情,她也在遇见阿爹和阿娘时做过。
于是就静静的看着两个人哭,谁知道哭了一会儿,阿爹又耍起赖来,拖着阿娘抱着她睡,她就出来了。
她想,他们三个人,应当算是世上最幸福的一家了。
后来过了几年,她也长大成人,嫁给了阿爹教的学生。
两个人是青梅竹马长大的,成婚之后,她操持家里,又生了孩子。
孩子都顽皮,回了家就去阿爹和阿娘那里闹翻天,玩起来没有一个轻重,常常把家里的笔墨纸砚翻的到处都是。
阿水要骂人,阿娘还劝着。她狠狠地打两个孩子手心,把他们打的离家出走。
离家出走就斜跨着个去读书的小布袋。里面装了外祖父和外祖母给的好吃的,有枣糕,藕饼,还有麦芽糖。
装了满满一袋子,两兄弟你牵着我,我牵着你离家出走了。
半道上,却碰见一辆马车。马车上面下来个老人,瞧着和蔼可亲的。
老人家问,“这里可是平家村?”
大的点头,拿出一块枣糕啃:“是呀,你要找谁?这里面的人我们都认识。”
老人家在他的枣糕上面看了几眼,道:“你叫小野对不对?”
老大手上的枣糕就差点掉下去。被一个陌生人叫出名字,他也没有吓住,而是仔仔细细的看了一下老人家,问他,“你是不是从京都来的呀?”
老人点头,老二也明白过来了,大声的喊起来,“老祖宗,你终于来了,外祖父和外祖母等的你好苦呀!”
刘得福被这一句老祖宗喊得笑得合不拢嘴,叫车夫把两个小孩子抱上马车,道:“走吧,走吧,你们带路,老祖宗想你们也想的不行。”
两个孩子却还不想回去,一人一手拉着他的袖子,撒娇:“阿爹阿娘会打人。”
刘得福还是第一次被孩子这样缠着,这种感觉实在是新奇,便对这两个第一次见面的孩子十分喜欢,拿出自己在路上买的小东西给他们,“你们看看自己喜欢什么,喜欢的都可以拿去。”
两个孩子就真的全部拿走了。他们都喜欢。
但是拿了这么多东西,两个人也是不好意思的,就把手上的枣糕藕饼都给刘得福吃,“老祖宗,这是我外祖父做的,可好吃了。”
刘得福就拿了一块尝,然后点了点头:“跟以前的味道一样。”
小盛以前学着做枣糕的时候就给他跟杨太监尝。刘得福吃着枣糕,叹了一口气,“如今真是熬出来了。”
小盛做了外祖父,他刘太监也被人叫了一句老祖宗。
马车走起来就很快,很快就到了家门口。两个小的先坐在马车里面喊老祖宗来了,清莺一个人在家,见了刘得福,有一瞬间都没有反应过来,然后才激动的笑着给他磕头。
刘得福:“……”
还别说,真有些不习惯。
他赶紧把清莺给扶起来,清莺就让人去叫小盛和女儿女婿回家。
清莺:“自从接到信要来,小盛便时不时就
喜欢太子宠婢日常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