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几乎所有人都忘记了曾经名声传遍天下的蛇蝎太后,新帝周世子登基,改国号为“郑”。
阳春三月,风扶柳绿,诗燕两行,这春意朦朦胧胧,越往江南,却愈发的葱郁蓬勃。
一批队伍浩浩荡荡的从京都驶向雁荡山,整个队伍白衣飘飘,额间点有朱砂,袖口绣着金色的牡丹,天下人有这个打扮的,只有四大世家之一的原家。
位于队伍中间的镶白玉护栏马车上,书童看着官道上的春景,忍不住的跟马车里面的人说起话来:“公子,我们此番前往雁荡山,若真是带回来一位国师,那京都里的那位,又该如何安排?”
马车里的人笑了笑,声音清冽如一泓清泉,直直抵入人的心间:“京都那道士,是江家安排的,当年江家根沈袭人来往密切,后来沈袭人从城门上跳下,江家审时度势,虽然倒戈了当今圣上,可说到底,圣上心里的隔阂还在,不然,就不用让我们原家的人舟车劳顿,去雁荡山清光寺找虚渊大师了。”
小书童受益匪浅的点点头,转而笑道:“公子,这越往江南,春意越浓,公子不妨出来看看。”
马车里的人清清淡淡的:“不必。”
小书童脸上的表情也顿时兴致缺缺,托腮看着来来往往飞过的春燕,开始有些期待此次的雁荡山之行。
当今天下,周国一统,郑作为诸侯国,每年要向大周上贡,虽然如今的郑王是周天子的亲儿子,可每年的岁贡一个子儿也不能少。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被自己亲爹压迫的太严重的缘故,至今郑王都没有纳妃,后宫形同虚设。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个堂堂诸侯国没有子嗣事情更大。
四大世家纷纷献策,家里有女儿的恨不得将女儿都送出去,可奇怪的是,四大世家里竟然没一个女子,全是七尺男儿。
据说当年原家是有一位大小姐的,可是却被前朝太后沈袭人五马分尸,死相尤为惨状。
不知道是不是因此让别的世家有了阴影,以至于沈袭人去世多年,四大世家里还是一位小姐没出。
没有身份高贵的女人送进宫内,郑王也不觉得孤寂,迷上了修道,全国各地征收了几波道根深重的“大师”,郑王却觉得这些大师太过“庸俗”,堪不了国师大任。
近日听闻雁荡山有个清光寺,里面有一位得道高人,名声传遍江南,高人坐下收有两个徒弟,皆是得道高人。
郑王这才派亲信原家,从京都千里迢迢赶往雁荡山,只是原家公子没料到,刚踏入雁荡山,哪位得道高人,就已经重病在床起不来了。
雁荡山位于江南地界,在北面才是初春的时候,这边的绿意便已经葱葱茏茏整个山头。
山上有一处小桥,直直通向外界,小桥下是一河,并非洛水,就是一条还算清澈的小溪。
早春的桃枝开满了整个河道,到处都是纷纷扬扬的桃花,一片一片落入水里,到还有几分雅致道味道。
顺着一排排桃树走过去,便是大名鼎鼎的清光寺了。
可清光寺里面,并不像外面看起来那般恢弘憬然,里面热闹的比市井还要杂乱七分,纵然隔着千里山路,权利还是侵染了这个地方。
沈砚迷迷糊糊的,刚醒就被人给踹了一脚。
一道尖锐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说你这娘娘腔装什么死!”
她被这当胸一脚踹的几欲吐血,脑袋着地,胸前气闷,朦朦胧胧间还在想:谁敢踹本太后,活的腻歪了。
沈砚已经记不起来有多少年没被人这么骂过了,何况对方骂人的技巧含量实在是粗鄙不已。
那张尖锐的嗓子在她耳边一直絮絮叨叨:“既然出了家了,那就是跟凡俗再也没有任何牵扯了,你那些不该有的心思趁早了断,也不看看自己是个什么德行,还觊觎世家小姐,真是不知羞耻。”
紧接着,四周传来了一阵翻墙倒柜,摔天砸地的声响。
半晌,沈砚才幽幽的睁开眼睛,就看见一位穿着蓝色袍子,头上戴着镐素的男子,正对着他唾沫横飞:“真是不要脸,居然还趁人来请愿的时候写那些酸诗给人姑娘,真是丢我们道观的脸。”
说着,旁边传来了另一道声音:“大师兄,没了,这房间里我们找遍了,没有那些有辱斯文的酸诗了!”
尖锐的声音道:“再给我好好翻翻,那些什么破书也都给我烧了。”
“大师兄,都烧完了!”
尖锐声音道:“怎么这么快?”
那人道:“这破屋子,本来也没有多少东西。”
尖锐的声音颇为满意,转向沈砚,手指尖儿恨不得戳进沈砚的脑壳里,声音得意洋洋:“我看你有本事想那些龌龊事情,有没有本事承担,真是丢人现眼,我怎么有了你这么一个不要脸的师弟,还去给师傅喊冤,你到看看,你喊了可有什么用?还不是在这里不阴不阳的装死!”
沈砚在心里八辈祖宗都骂了,躺在地上,半死不活的看着戳自己脑门儿的那根手指头,诚心诚意的想:
本太后确实死了一年多了,何来装死一说?
还有什么出家?
什么道观?
什么思凡尘那些龌龊事情?
这谁?这哪?
本太后干过出家这种事情?
那大师兄骂也骂了,砸也砸了,踹也踹了,戳脑门儿也戳了,气也消得差不多了。
带着两名小弟子大摇大摆的迈出了房门,摔门高声命令:“看牢了,在贵客离开
喜欢国师病的不轻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