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士说道:“不用驱逐了,赵氏早就知道下场,逃奔去了。”
赵叔带确实如他们所说,哪里还敢回到朝廷,也不敢回到赵国去,只好隐匿他乡异地,改名换姓了。
岐山崩,山崩带来的巨大震动,再次引发第三次地震,一年三震,受灾面积已经达到千里之大,受灾百姓已经多达三百万以上,死亡达到二十万之多,朝野上下,无不惊慌失措,很多大臣,害怕再次发生地震,有的都已经逃到北方,以及逃到东方外地去了。
朝廷正在救灾关头,大臣却在紧要关头消失,湦王很是恼火,说道:“朕都没有迁徙,尔等贱命却视为珍宝,朝廷大难关头,却不见踪影,救灾赈灾何等重要,人民还生活在灾难之中,他们的良心,道义,仁心,都到那里去了,还怪朕渺视他们,还说什么朝廷当初如何求贤于他们,到了任命之后,就鄙视他们,他们的士子之心,到了那里去了,眼看危难而不救,难道让朕一人救难吗?朕只有两只手,京城一样受难,岐山地震,槐里地震,毕原地震,南山地震,镐京地震,岐山和镐京受灾最为严重。”
虢石父说道:“当初大家都说陛下认人唯亲,现在看来这个唯亲也是对的,你看,只要是王家亲戚的,都还在,哪些自认为自身一人在京城任职的都已经逃之夭夭,这比打了败仗还逃得快,难道我们这些大臣不是人吗?我们的生命不是生命吗?我们就不怕地震吗?逃吧逃吧,无用的东西。”
太师尹说道:“还有的人说,很后悔在这个时候到朝廷做官,身不逢时,遇到了灾难年代,遇到遭难莫寻亲,找朝廷,找王家,这是什么思想?能够自己先自救的先自救,不能自救的等官府来救,等待官兵来救,可是道路塌陷,桥梁受毁,房屋全然无存,千里王幾,几乎全部受灾,人口达到上千万,朝廷也只能尽全力营救受灾灾民,调集部队全面实施营救。”
湦王说道:“令王幾周边所有将士,全部出动,营救灾民。令还活着的男子,全部参加灾后建设,增加全民劳役。”
司徒番伯说道:“陛下,这与常理不合,朝廷的劳役制度是,凡是遇到灾年,朝廷全面免除劳役,现在人民受灾,反而要增加人民的劳役,这是不是百姓不能接受。”
湦王说道:“劳役制度,那是制度,制度要根据事态来随时更变,你没有看到受灾的上千万的民众没有房舍居住,风餐露宿,这是夏天,还能对付,要是到了冬季,路有冻死骨,到那时就不是劳役的问题,加大全民劳役,火速灾后重建,确保入冬之后,百姓有个避寒之所,如果他们要指责朝廷增加劳役,那就告诉他们这是王命,王命不得违。”
太师尹说道:“陛下说得极有道理,制度也要看情节,这是什么时候,还抱着制度不放,等待灾民都冻死了,再来埋怨朝廷不修建房舍?司徒负责增加劳役,司空负责灾后重建,司马负责管控局势,司寇负责及时惩治乘乱打劫,乱上加乱之人。”
受灾的民众还在悲哀之中,朝廷却下达劳役之苦,哪些见识浅薄的部分大夫,学士,民众,认为这是王上和重臣的邪谋,对增加劳役,表示伤忧,不肯响应,同时对劳役的役使不均,怨灾怨乱,怨天怨地,怨官怨王,大叫兴民劳苦,遇难反遭劳役之苦,个个都说朝廷暴虐,势堪危殆。
他们不能理解作为决策者的良苦用心,不能理解一时的苦累是为了迎接寒风的到来。
灾难性的年份,往往祸不单行,地震灾难,接着次生瘟疫灾难,再接着干旱灾害,这个干旱,让田地绝收,因为地震,底下地质运动,导致三川干竭,地表水份全失,天空没有了水蒸气,哪里还会下雨,无雨,无水,干旱成灾。
这次干旱带来的灾难,远比地震灾害要严重的多,地震导至死难者已经离开世间,幸存者还要和灾难继续抗争,生存不止,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不止。
田地多荒,绝收,原有的储粮大多尽失,千里王幾饥荒严重,饥民逃荒,就连很多群臣也是畏难避祸而去,有的士子因为为官参与救灾行役苦劳,不堪负重,也是后悔仕于乱世。这样一来,造成朝廷政治混乱,一时号令缺人实施。
劳役还在继续,劳役虽然苦,但是有饭吃,劳役也是为了建设灾后家园,也是为了建设更好的明天。可是当你成为劳役之时,你就不这么想了,这是正常的劳役之人的最简单的思想。包括参加劳役的士子和大夫。
旱灾没有缓解,饥荒还在继续,世人描写饥荒的情形说:“绵羊挨饿骨肉廋,空空粮仓空如洗,大灾年头人相食,很难饱饥肠,人可以食,鲜可以饱。”内宰家父说:“老天爷啊,你不爱民,降下的灾难,满目疮痍,丧乱弘多,加上官吏办事不公,民怨难消,也就民言绝无好言语了,民言无嘉,抱怨声四起,可恶的太师尹氏又不亲临一线,一线救灾的贤人,又因为没有及时完成救灾指令而被罢免职务。”这样的灾荒年份,让朝廷一时难以让灾民达到温饱状态。湦王下令尽最大程度去赈灾,可是灾难最严重
喜欢西周王朝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