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队手持长枪身披甲胄的骑兵飞驰在群山峻岭当中,看模样莫约有六七十骑左右,领头的赫然是换了身铠甲的青州提督,余闯将军。
川蜀地界多峻岭,连绵起伏,重峦叠嶂。青州地界体现的更甚,毕竟做为川蜀的门户,拥有千里东西两川与中原成分割之势,进可攻、退可守;是兵家必争之地。
想当年中原国战时,西蜀大将军张牧之仅靠三万人固守东川,就将东冀的二十万大军给据守在西北门户之外。若非最后靠着王玄策的骑兵突袭,从西川入子午谷,过蜀道,七天内奔袭近二千里,创造军事史上的奇迹,给张牧之来了个后背开花,若不然,这场仗,谁赢谁输还不一定呢。
这支青州骑兵在驶出缢口后,莫约又走了将近一公里,余将军吁了一声,扯住了狂奔的骏马,望着面前的一切,一脸的凝重。待余将军停下来后,他身后六七十骑也同样拉住了缰绳,众将士朝前望去,顿时见面前的这条不怎么宽敞的官道上,横七竖八的躺了近百具尸体。几辆马车也翻倒在路中间,十几大箱的东西全部被掏了出来,随意的丢弃在路旁……
在得知御史大人在赴任途中遇难的消息后,在青州城门外等着准备迎接的众官员们面面相觑,一时有些乱做一团。余将军见罢则立马遣散了一众官员和四周围着的百姓,自己换了甲胄,带着六十多个精锐心腹,策马朝那出事点奔去了。
而那一众官员那肯离去,御史大人死在自己家门口,这可是天下一统之后发生的第一件大事,上头若怪罪下来,他们这些人可吃不了兜着走。但大家如今也没其他办法,只好全都围在提督府门口,等着提督将军带消息回来。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御史遇害之事不到半天时间,整个青州城都已传遍了。大家都在好奇,到底是哪来的山匪,竟然敢如此大胆的行刺御史大人,何况这青州大大小小的山贼土匪,自从第一批入蜀官员遭意外后,余将军就带兵前前后后剿过好几次,整个州域应当没了才对,如今又出了这档子事,换成谁都有些想不透。
吴桐和余家公子余霖自然也回到了提督府,他们两个对此事也比较担忧,也在府内等着提督回来。
日落西山时分,余将军才火急火燎的踏进提督府,他后面跟着的,是在府外等了半天的一众文武官员。
余将军进入大厅,一屁股坐在太师椅上,还未喝上一口茶,余霖便上前关切道:“父亲……”
余将军将刚端起的茶杯又重新放下,望着下首众人,叹息道:“都死了,御史大人一家老小一百六十多号人,无一幸免。他娘的,下手真狠,妇人孩童都不放过……”
“大人可知这御史大人…是谁?”下首一人突然问道。
既然人都死了,那他们这些人自然也要弄清楚这个前来赴任的倒霉御史,到底是原六部的哪位侍郎。死在他们青州地界,身为青州官员,肯定是脱不了干系的,恐怕惊动到圣上,这青州提督还得背个失职的重罪。
余将军回来的时候,自然把御史大人的身份给弄清楚了,他还顺便把那一百六十多具尸体全部运了回来,在检查现场后,御史大人带的金银细软全部不见一空,显然正是山匪见财起意的手笔。
余将军看了一眼说话那人,正是平山郡太守罗旭。余将军回道:“原是吏部右侍郎的李崇义李大人……”
“原来是他……”在听到这个名字后,罗旭虽然有些吃惊,但还是缓了过来。这罗旭还未来青州担任平山郡太守时,就是在布政司当差。布政司与吏部隔着不远,算是邻居,平日里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所以对这个吏部右侍郎的李崇义多少还是有些了解。
见罗旭的反应,余闯则好奇的问道:“罗大人与他很熟吗?”
罗旭听罢,答道:“也谈不上熟,下官还未来青州时,曾在布政司当差,那会与吏部的人多少都有些接触。这李大人是尚书令左仆射卫恒大人的得意门生,文才斐然,能说善道,为人为官还算凑合。前些年来风头也十分茂盛,据说卫大人有意将他往吏部尚书上提拔,毕竟老尚书陈熙暨大人年老体衰,对吏部之事也越发有心无力,年前已经致仕回乡了,这吏部尚书现还是个空缺,现如今也一直由卫大人兼任着。这次他会来青州担任御史,我估摸着是卫大人的授意,想让他有点履历,才好让他胜任吏部尚书这个位置,如今却没想到出了这档子事……”
“原来如此……”余闯点了点头,说道。他虽常年置身军伍当中,对于庙堂那些官员接触不多,但也清楚,如今朝廷里,自从祥和元年宰相颜重惯组建内阁后,能说得上话的官员寥寥无几,而这身为尚书省左仆射的卫恒便是其中之一。既然李崇义是他的得意门生,如今出了这档子事,即便事情处理妥当了,圣上没有怪罪自己,但卫恒估计不会就此罢休。毕竟此事说白了也是自己工作失职,监管不力。真要追究起来,屎盆子能扣一大堆,卫大人可能明面上不会说什么,但背地里少不了给自己使绊子。
“这还真是件棘手的事啊……”余闯苦笑一声,喃喃自语道。
“那提督大人打算如何处理此事?”罗旭等人肯定不知道余将军心中所想的,见将军没说话,便试探性问道。其实在场官员们都清楚,不管那李崇义以前怎么样,如今他死在了青州,这就是当务之急的大事。这
喜欢君行健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