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暗如墨,邺城外,却是火光滔天,凌凌凄厉地照亮了夜,恍然硬生生扯出一片白昼般刺眼。赤焰焚空,秦军鳞次栉比的火把似是烧破了万里苍穹,残月星辰在火光中陨落绝望,在马蹄声中落场。
风沙割过荒草,扬起战马上少年的一袭白衣,他横眉冷冷望向那剑马长啸的千军万马。
今夜,注定是场死战。
秦王苻坚金盔玄甲,宝剑在侧,雄赳赳立于大军之前,丞相王猛立其身侧。他剑指慕容冲,附于苻坚身畔道,“天王,此人便是燕国的大司马中山王,慕容冲。”
苻坚剑眉一凛,满是风霜洗尽铅华的脸庞竟兴起一丝惊讶,没想到最后出城而战的竟是如此年轻的少年,心中不由竟生起一丝敬佩。
他并未立即下令攻城,而是朝着慕容冲隔空喊话道,“中山王,燕国气数已尽,若你此时率军投降我大秦,朕保证,不杀你燕军将士一人,不伤城中百姓一分一毫。”
慕容冲冷笑,若鸿羽飘落,那张高傲而绝美的脸上写满了不屑,他寒声道,“大燕之军,只可战死,绝不投降!”
他身后的两千铁骑铮铮,火光映在将士铁青的脸上,长矛在手中狠狠握紧。
苻坚不禁皱起了眉,眼底兴起一丝暴虐,“冥顽不灵,莫要怪我血洗邺城。”
就在他要挥剑下令攻城之际,突然,邺城城门大开,一匹白马飞奔而出,马上少女白衣素缟,提剑在手,气势雄雄。
慕容冲看见来人,心中一紧,他沉声问道,“你怎么来了?”
宋凌紧皱着眉头望着如蜂窝般密集的秦国大军,只粗略估计,约有十多万兵马。
她转过脸看向慕容冲,眼中是亘古不变的坚定,她定定道,“如今大燕危难之际,我身为大燕子民岂能苟且安生!”
大哥,慕容令,你们也一定不想看见大燕灭亡,对吗!
慕容冲久久凝望着她,火光中少女眼神坚定决绝,宛若这暗夜中最璀璨的一颗宝石,耀尽了这万里烽火狼烟。
从那个时候起,他就下定了决心,此生定要护她周全。
****
历史背景
在西晋灭亡后的数十年里,中原大地开始了无休止地混战,匈奴、羯、氐、羌、鲜卑五大少数民族纷纷在乱世中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短暂而频繁的王朝交替在这一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撒下了太多的丰功伟绩和扼腕叹息。
这样的诸侯混战一直持续到公元353年,东晋殷浩北伐失败,无奈撤兵回建康。东晋这一次战败,为前燕和前秦的发展创造了契机,三分天下自此拉开了序幕。
这三国中,由司马睿建立的东晋偏安江南一隅,虽有长江天堑,外敌来犯不易,北伐亦不易,版图一直到桓温掌权之际才略有扩大(桓温灭成汉,取蜀地)。然东晋君王易位频繁,到幼帝司马聃时大权早已旁落,虽有桓冲、谢安、王坦之、谢玄等杰出军事政治家辅佐,但腐败的社稷,早已让这个苟延残喘的司马政权千疮百孔了。
前秦虽然建国晚,疆土也不算广袤,只有并州和长安,但自秦天王苻坚登基之后,他举贤任能,重用军事政治奇才王猛,减免百姓赋税,推行新政,不仅让百废待兴的秦国从苻生的暴政中逐渐走出来(前秦上一任君王苻生天性残暴,以杀大臣嫔妃为乐),还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成为了三国中最有发展前景的国家。
三分天下,前燕最强。若论国力、论将才,前燕都是三国中的佼佼者。燕国鲜卑慕容氏自辽东半岛发展,一路攻城拔寨,破扶余,攻高句丽,灭冉魏,雄踞中原和北方大片区域(包括今安徽、辽宁、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北吞山东,南占洛阳,周边小国皆上贡称臣。慕容氏世代骁勇,千古名将如慕容恪、慕容垂等,威名震慑八方,是三国中最有实力一统天下的大国。
然而,一朝兴衰早有天定,燕国历史的轨迹从太宰慕容恪的英年早逝而开始发生了转折。
公元367年,燕国太宰太原王慕容恪逝。
(慕容恪,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四子,十六国名将,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燕国的中流砥柱。他十五岁领军,一生纵横沙场,退后赵夺幽州、灭扶余、攻陷高句丽、亡冉魏、破段氏青州、占东晋洛阳、收山东、平内乱、慑外敌,百战之身未尝一败。他居功至伟却勤于吏治,官至太宰却宽以待人,总握大权却尽心辅佐幼帝,一心为国,未藏私心。)
大燕没有了慕容恪,如断一臂,但震慑外敌,仍有骁勇善战的吴王慕容垂父子,国情本不足为虑。慕容恪临终之时,曾对燕国少年君主慕容暐嘱咐道,“吴王将相之才,十倍于我,若我离世,盼陛下委政于吴王,大燕当可保太平繁盛。”
但是急于掌政的慕容暐并没有采纳慕容恪之言,只安排给慕容垂一个车骑将军的空职,朝堂之事全然倚仗纸上谈兵的慕容评。
慕容恪已死,慕容垂又遭疏远,东晋丞相桓温终于盼到了北伐前燕的大好时机。
建熙十年,公元369年,四月,桓温亲率五万大军,与江州刺史桓冲、豫州刺史袁真一同北伐前燕。
燕国派遣大将慕容忠率领两万军队前来抵挡,被桓温大败,慕容忠被擒。
晋军士气大增,一路顺黄河而下,直至杀到金乡。
燕国朝堂大惊,再派大将慕容厉,皆败。
晋军势如破竹,长刀直指邺城外三百里的枋头。
大燕朝
喜欢凤凌大燕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