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午的时候,李良的两个已经出嫁的姑姑李秀美和李秀丽带着丈夫孩子也回到了娘家,这两个姑姑家嫁的都不是太远,两个姑父家境平平,日子过的一般般。
李良一家在爷爷家住了几天,又抽空去了外婆村里,给几个舅舅拜年。李良的大舅和二舅结婚后在村里另外寻址盖了几间平房,没有和外婆、小舅小姨他们住在一起。
与李良一家在爷爷奶奶家开心热闹的场面不同,李良的外婆和小舅两口子这段时间过的不太舒心。
年前回来的时候,刘菊英将在城里买的彩电搬回了村里。这个消息无疑比李良爷爷家的黑白电视更有震撼力。村里人于是都知道了王发根两口子这几个月在城里赚到了大钱,借钱的人也就络绎不绝,这让王发根两口子很是烦扰。
特别是刘菊英的娘家的两个大舅哥,让刘菊英更是头疼不已。刘菊英的娘家父母性格绵软,她出嫁的时候,王发根给的彩礼都被刘菊英的两个哥哥把持着。等她出嫁那天,两个哥嫂只给她准备了一套被子作为嫁妆,这几乎让她成为十里八村的笑谈。幸好婆婆和丈夫虽然家里穷,但并没有计较这些,两口子的日子过的还算和和美美。
只是刘菊英每次回娘家的时候,不但给父母带的东西会被两个哥嫂搜刮,而且离开的时候,还被两个嫂子们像防贼一样防着,生怕她从娘家带什么好东西离开。对比王发根的姐姐王秀兰一家,那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因此紧紧结婚年多的时间,刘菊英已经对娘家两个哥嫂死心了。
这次回家过年,自家买了彩电的消息传开后,两个哥嫂就舔着脸上门来借钱,开口闭口就是刘菊英发达了不能忘记娘家人,以后有什么事情娘家人也可以为她撑腰。不愿借钱的刘菊英只好把丈夫搬出来做借口,借口家里的钱都是丈夫王发根掌管,自己手里并没有什么钱。
这种变相的拒绝让她娘家的两个哥嫂恼羞成怒,开始在周边几个村里传出些王发根两口子为人刻薄、慢待娘家父母兄长的传言来,被人传到刘菊英耳朵里,差点怄气怄死。
李良一家人来到外婆家的时候是正月初四,刚进屋,就听到外婆在房间里叹气。
“妈,你这是怎么了?”王秀兰放下提过来的烟酒,关心的问道。
“哎,还不是你发根他们两口子!”李良的外婆叹了一口气,将这段时间亲戚朋友过来借钱的事情给大女儿和女婿说了一边,接着继续叹气道,“其他人倒无所谓,就是菊英娘家的两个哥嫂实在太不像话了,现在发根两口子的名声快被他们几个败坏光了。”
“那发根和菊英呢,还有秀妍,怎么都不在家?”王秀兰感到有些奇怪,大过年的弟弟和妹妹都不在家。
“他们呀在家里呆着觉得闷气,今天一大早就去发根买的那块地那里去了!”李良的外婆答道,说着,就要去厨房准备中午的吃食。
“妈,你先歇着,待会我去做饭!”王秀兰按住了自己的母亲,问道,“现在去那里干嘛?现在天气冷,怎么也要过了正月才会动工吧?”
王发根准备开春在村里盖房的心思,王秀兰两口子早就知道了。自家在食品厂家属院买的那块地,刺激了王发根的神经,让他也起了盖房的年头。
年前二十八王秀兰和李双柱两口子买了一大堆年货回来看双方的父母的时候,就回了娘家。那个时候王发根就把自己已经在圩场的东边买好了一块地的事情告诉了姐姐姐夫。
“还不是秀妍这孩子,昨天她看发根两口子闷闷不乐,就故意说小哥做房至少要做三层,要给她和我留一层!”李良的外婆回答了女儿的疑问,“而且要像城里一样,楼上楼下,电视电话,还说要发根买一套大沙发,就是百货大楼里面卖的那种,软软的!”
“他们兄妹说着话,今天一大早就去那里看怎么布局设计了!”
听到这里,李良不由得笑了。‘楼上楼下,电视电话’的口号提出来有好多年了,具体是谁提的李良不清楚,据说是解放军46年挺进东北的时候提出的,当时的宣传就是东北被rb人占据了14年,基础设施建设好,那里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不过解放后这么多年过去了,全华夏也仅仅只有极少部分人实现了这样的生活。电视还好说,这几年只要有钱还能买得到。电话就难了,不是有钱就能办得了的。
今天是个难得的好天气,太阳出的早,难怪王秀妍和王发根兄妹俩一大早就出发了。
妈妈王秀兰和姐姐李萌在屋里陪着外婆说话,李良有点无聊,总不能傻盯着电视看吧。再说彩电在王发根两口子的屋里,他俩不在家,自己不好冒冒然跑进去。
“爸,咱们去给大舅、二舅拜年吧!”李良看着一旁也正无聊的父亲,提议道。
“好,正好顺便请他们来这里吃饭!”
王家的传统一般是等城里的王秀兰一家到了以后,就一起来李良的外婆这里聚餐。
听到丈夫和儿子准备去大哥和二弟家拜年,王秀兰忙对女儿李萌说道:“萌萌,你也和你爸、弟弟一起去,记得要有礼拜!”
“妈,你就放心吧,我多大的人了!”李萌答应道。
李良的大舅比妈妈王秀兰大两岁,二舅比妈妈小两岁,两个舅舅住的都不远,家里孩子也不少。先到了大舅家,大舅王茂根正好在家,舅妈欧阳珍带着几个孩子回了娘家。二舅王盛根
喜欢重生之我们的80年代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