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远这几天一直看手机里的资料,并用纸记下来,而且回忆自己以前看的一个火枪至造过程的纪录片做对比。
所谓的燧发枪相比于火绳枪来说只不过是增加了一个燧发装置,而且比起鸟枪口径更大,而鸟枪的制造方法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有详细记载。
凡锤鸟铳,先以铁梃一条大如箸为冷骨,裹红铁锤成。先为三接,接口炽红,竭力撞合。合后以四棱钢锥如箸大者,透转其中,使极光净,则发药无阻滞。
而西方的枪管也是这么打制的,只不过打制的时候,西方是一体打制,而转孔的时候用的是手工机床。
所以李清远在没有造枪之前,先要制作手工机床和各种造枪用的工具,后勤部有数十名铁匠,起一个铁匠炉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挑战。
制作火枪要有一个专门的铁砧,铁砧这东西就是一大块铁,所以铁匠转移的时候都是带在身边,所以找一块来搞出弧形凹槽也很好搞定,各种夹具也能现场打造。
这两天伐木除了建房子之外,还烧了一部分木炭,在没有焦炭的时候凑合着也能用,至于手工机床则有木匠就能搞定了。
手工机床分成一个钻孔用的钻床和一个拉膛线用的拉床,结构都很简单,跟本没有什么齿轮和传动带什么的。
就是取两根笔直的方木,在方木上中间放上一个可以前后移动的木架,上面用来夹住枪管,而另一头则是一个转盘,中心开口用来固定钻杆。
钻杆分为很多根,从细到粗,用的时候也是这样,先用细的在用粗的一点点的外扩直到完成枪膛的钻孔工作。
而拉床就是其他地方都一样,但是枪管是固定死不动的,把一个比枪管口径略细的杆子伸进枪膛,一头卡上铁片,另一头固定在一个圆形的木制导轨上。
这个导轨就是一根粗一点的木头上面刻上螺旋的凹槽,而这根木头穿过另一个固定在机床上的圆环,圆环上有和凹槽对应的凸起。
这样拉动木轨,木轨因为凹槽和凸轨的契合,就会沿着木制膛线旋转,这样拉动枪膛里的拉杆也旋转成膛线的形状。
当然这些工具都需要比枪管更高的硬度,所以用熟铁打造好工具之后需要对工具进行掺炭,原始的方法是把工具加热到发红之后埋入煤里面。
当然在没有自己的炼铁炉的时候,李清远也只能采用这种方法,打制各种工具和模具用掉了八天的时间。
八天之后真正的造枪开始了,铁匠先找来废掉的鸟铳杆,两个合并打成一个巴掌宽的铁片,一头略宽略厚,对于铁匠来说这些都是基本功。
花费了一天的时间总算完成,第二天开始铁匠把铁片烧红,用专门的和铁砧上的弧线槽契合的垫子垫着上面用锤子猛击,这一步骤是为了保证枪管的外径相差不打。
铁片被打成管型之后,接下啦就是焊接,所谓焊接其实就是烧红之后通过反复锻打使得裂缝连接在一起的工艺,这个想要做到无缝需要师傅精湛的手艺。
而且焊接的过程中里面是要套铁杆的这个用力就需要均匀,也不能太重,这写东西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
铁片通过一点点的锻打焊接,最后被打成一根枪管胚件,这个时候枪管的外径是八卦形的八面,这样不仅方便上夹具,而且比圆形更容易打制。
制作好的枪管胚件装上钻床就可以开始钻内膛了,把枪管固定,先用最小的钻杆一点一点的钻,为了防止发热可以在枪管上敷上冷毛巾不停更换。
钻一点之后要退掉擦拭钻头,清楚枪膛内的铁屑,防止铁屑太多跟着钻杆转动磨损枪膛,这个过程不能太急太快,也不能太慢,否则钻头很容易就折断,损伤枪管,而且一根钻头的制造也不容易。
尽管这一工艺还是很原始,但是一个熟练的工人一个月钻三四根枪管还是可以办到的,钻枪管期间李清远并没有一直盯着。
这个时候的李清远已经跟乌三娘一起下山准备开始天理会的第一次行动了,而第一次行动的目标则是武安西南四十多里的马家庄。
马家庄是姓马的为主,但是村子里的土地确不是马家的,而一半的土地是磁山镇的陶家所有,这个陶家雍正年间家里出过一任县令,至此发家,所以一直以本地乡绅名流世家自居。
当然这次李清远的目标也不是陶家,而是陶家的狗腿家族,马家庄的第二大地主赵家,这位赵家地主自从攀上了陶家之后,可以说是横行马家庄无敌手。
赵家不仅帮助陶家管理马家庄的土地,而且有了陶家的庇佑之后在马家庄东南方向还开了一座煤窑。
这也是李清远在一大堆恶人之中选中他的一大原因,因为他不仅有粮食,还有煤,而李清远现在正缺煤。
赵家在煤矿上雇佣的人手有两千多人,所以家里一直存着粮食,据说有数万石之多,而且从煤矿开采出来的煤先要运到马家村在到磁山镇,在运到武安,最终运到矿山镇炼铁。
所以这次李清远除了带着天理会办事之外,还带着两千士兵充当劳力把粮食挑回山寨,有了这批粮食大家过年就不用愁了。
大部队在山林里穿行六十里,当天傍晚到达马家庄西北十里的地方,等到半夜,李清远带着三百名天理会士兵开始往村子里潜去。
赵家大院并不是在马家村中心,而是因为要运煤的关系整个院子着落在马家村偏东北方向,此次袭击
喜欢康乾盛世当土匪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