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没办法啊,”薛起看了他一眼:“宗一朝,风鼎盛,武备松弛,以张仁为首的官集团又深得宗皇帝的赏识。 之前突厥的接连获胜,不要说那些官了,连宗自己都心有余悸,不敢冒险也是正常的事。”
“用兵是行险,”秦逸声音一沉:“哪里有十分把握的仗可打?!”
多钵罗率军返回草原之后,痛定思痛,认为以突厥现在的力量还不足以与夏朝抗衡,所以他决定先与夏朝议和,好争取时间为下一次战争做准备。
很快,突厥的国书便送到了洛京,朝很多主和派都极力促成此事,连夏皇也下诏准许了,主战派们只能有苦说不出。
最终和议签订,夏朝与突厥代表都在面签了字,第一次夏突战争此落下帷幕。后又因为此次和议发生在夏宗统治时期,年号宪,所以史称“宪和议”。
身在前线的主帅赫连秋明在得知了议和的消息后,痛心疾首的道:“为了一时的和平作出这个错误决定的是我们,然而其结果却要让我们的后人来偿!”
正当夏朝君臣沉浸在和平的喜悦时,多钵罗已经开始了他的行动,在此后的二十年间,他率军踏破了多个草原部落,将他们集合在自己的剑下,为未来的战争积蓄力量。
很快,至突厥的第三位可汗阿米斯科时,突厥已经完全占据了北方草原,其领土已经远远超过了柔然最强盛时。
阿米斯科在完成了征服铁勒的战争之后,决定向夏朝用兵。
元历735年十月三日,突厥可汗阿米斯科率军七十五万,分兵三路同时向长城的荆门、武关、崤山三个关口发动进攻。
起多钵罗的南征,阿米斯科的进军更为迅速,仅仅过了一天,三关即全部被攻破。
元历735年十月五日,狄州在时隔多年之后,再度宣告失守,一同失守的还有同州和庄州。三路突厥大军,像三支笔直的箭一样猛地刺入夏朝北境的腹地。
夏军屡战屡败,到了十月十三日,突厥的进攻始终没有被遏制,北境已有大部落入敌手,千万百姓陷于突厥的铁蹄之下。
而正所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在这样的危难时刻,有三个人站了出来。
先是北境守护、赫连家主赫连炜率军在砥石崖之战击溃了由突厥左王夏巴鲁所统帅的突厥左军,接着是轩辕家主轩辕竞星率军在赤狼滩击败并包围了突厥右王德布拉统帅的突厥右军,最后是北冥家主北冥一鸿守住了夏朝北境首府北州,扛住了由突厥可汗阿米斯科亲自统帅的突厥军,一时间三路突厥大军竟全部停下了脚步。
同时,夏朝组织的两路援军,一路由破虏大将军邹寒意率领,共二十万大军。另一路由宰相荀若率领,共计三十万,正昼夜不停的驰援北境。
两军先后于735年十月二十一日及二十二日抵达战场,援军的抵达,让仍在抵抗的夏朝北境军军势大振。
虽然同为突厥可汗,但阿米斯科显然没有他祖父那般精明的军事眼光,面对源源不断开来的夏军,他竟下令全军出击,以北州为焦点与夏军展开会战,史称“北州会战”。
这样鲁莽无谋的打法,确实也让突厥在一定时间内占得了战场的优势,然而在突厥的主力同夏军开战的时候,陷入占领区的夏朝民众也开始了他们的反抗。
百姓们组建了为数众多的民兵部队,开始不断袭扰突厥驻军,同时切断前线突厥主力的补给。仅仅过了五天,沦于敌手的几个州县即得到了民兵的解放。
前有强敌,后方不稳,补给被切断令突厥军的防线逐日崩溃,终于在十一月十八日这天,承受夏军最重打击的突厥左翼被夏军冲得七零八落。
再也承受不住的突厥士兵,开始纷纷逃离战场,试图稳住军心的突厥左王夏巴鲁在乱军被砍死。
由于左翼的崩溃,右翼也摇摇欲坠,突厥右王德布拉见势不妙,便偷偷与夏军议和,并于十一月十九日这天率部脱离战场。
左王战死、右王临阵脱逃,承受重大打击的阿米斯科终于下令撤退,只可惜撤退的最好时机已经过去了。
夏军兵分三路追击着阿米斯科,另外德布拉也率部追杀着他,最后走投无路的阿米斯科在距离武关不远处接星崖自杀身亡了。
在阿米斯科死后不久,德布拉即宣布由他接掌突厥前线兵权,并向夏朝提出了和谈。但是,夏军前线的几位武将都认为突厥和谈毫无诚意,因为过不了多长时间他们又会撕毁和议,赫连、轩辕、北冥三位家主都认为,应该趁现在,突厥的国力和军力都被削弱到最低点时,一举将其消灭。
然而宰相荀若却认为:“我朝素来为礼仪之邦,凡事以和为贵。既然突厥有诚意和谈,那和他们谈谈又有何妨?况且,突厥说到底也是人族,而我们真正的敌人却在西面,此时若与突厥结下难解难分的死仇,于我朝无益。”
赫连炜最先拍案而起:“什么礼仪?突厥人在我们的土地烧杀劫掠,什么时候跟我们讲过礼仪?宪和议才过了多长时间!宰相大人,您真的以为一张纸能管多长时间的和平?”
而轩辕竞星则道:“宰相之言真乃腐儒之见!突厥人狼子野心,觊觎我朝领土已久,这世人皆知。今次若无全军将士们浴血奋战,宰相大人还能坐在这里跟我们争论这种事么?”
北冥一鸿接着道:“赫连、轩辕两位家主说得没错,对待突厥人,我们不能再手软了。要
喜欢皇朝风云之弘云录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