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6点曼君就醒了天还很黑。轻声穿戴好,下地去了厨房。没看见母亲,看来父母还没起来。她通开煤炉子,把水壶坐上。出门抱柴回来点火柴锅。曼君把柴锅的火点好锅刷干净。张母也进了厨房。“你起这么早干嘛?早上这顿饭不用你。“
“今儿个人多。我得帮你忙活忙活。“
这时张父也进了厨房“君?你咋也起来啦?“
“今儿人多,我帮我妈忙活忙活!爸西屋那火没灭吧?“曼君。
“灭不了,半夜我还起来添了一次煤。我这就过去看看。“说着张父出去了。
早饭做得很丰盛二米粥。几样小咸菜:酱黄瓜、杏仁拌花生米、小咸菜丝儿、咸鸭蛋。主食是北方的年干粮:粘豆包、煎饼、还有一种黄黄的发面饼当地叫小锅干粮、白面花卷。
本以为肖天他们不会起那么早。却不想肖天和孟浩然早早的就起来到外面跑步锻炼去了。就连肖志也早早的起来,跑到厨房和曼君聊天。曼君嫌他碍事,就让他去找仔建玩儿了。
张家没那么多讲究。早饭一张大圆桌,所有人都坐在桌子上吃饭。就连奶奶也在桌上。这老太太几年前得了青光眼,就双目失明了。眼睛虽看不见东西倒也能自理。人看上去干干净净。有人和她说话,她只是笑。
席间肖志对那黄色的发面小饼很感兴趣。“这小饼松松软软,还很甜。粗粮也能做的这么好吃。“
“我们这里只产粗粮,到年下,只能粗粮细做,备一些干粮过年吃。你吃的这种饼是小米面和玉米面和在一起做出来的。“张母介绍着。
肖天和孟浩然也都尝了这种饼。一顿饭大家又都吃的饱饱的。
张父看大家都吃完了便说:“今天有庙会,你们城里娃也去见见农村庙会是个啥样。你们仨也跟着一块儿去吧。看见你姥姥拜个年。你们人多就别到家里去了。“
肖天三个一听,去赶庙会。都很兴奋回屋收拾去了。
最高兴的是曼丽,她忙和曼君收拾碗筷儿。
“收拾完你们就走吧。你姥姥那儿,年前该买的我都给买了。衣服你年前买的也送过去了。看见给她点零花钱得了。“张母这话是对曼君说的。
“嗯,我知道了。“曼君。
这里的庙会一年只开这一次。地点就在大平地里。北方冬天冷,地冻的很硬实到也没有灰尘。庙会上各种小吃、杂货、当地特产,总之各式商品都能见到。
六个人是开车来的。这辆212停在这个集市上非常扎眼。它不光是一辆车,而是一辆挂着军牌的车。有点儿常识的人都想知道。坐在这辆车上的人是个什么级别?
曼君本想来的够早,没想到集市上的人已经很多。
仔建指挥着孟浩然把车停好。
“停在这儿不会有问题吧?“肖天儿担心车停在不该停的地方,惹当地人找茬。
“没问题,这地儿是我姥姥家的。没人敢找咱麻烦。“仔建一晚上就和几个人混熟。
一行六人下车进入庙会的人流之中,要说鹤立鸡群绝不为过。一行靓男美女长相不俗,穿着不俗。已成庙会一景。
“这都谁家孩子呀?“
“那不是老王家的外甥女?今年应该读高三。“
“哪个老王家?“
“驻村东头那个王寡妇家。“
“姑爷在县里上班儿的那个。“
“对,就是他家闺女。“
“这上下块就他家那两丫头长得俊俏。“
“姐,你带了多少钱?“曼丽问曼君,对他翻白眼儿。
没等曼君说话,肖天儿说。“你尽管买,哥这有钱。“
曼丽红着脸的说:“放心,我姐兜里的钱够我花。“
没一会儿,每人手里一只糖葫芦。曼丽、肖志、子建手里的东西更多这些都是曼丽的战利品。
农村亲戚多,远的,近的三姑六姨。总之,见面认识的都主动上前和他们打招呼。可那眼神不断的打量着,有的就直接问:“这都是谁呀?“
就得说子健是最会排辈儿的:“我表姑奶奶家的-我表叔家的-我表婶儿家的外甥的-我表哥。“
这下把大家给绕的,个个没听懂到底是表什么?把几个人逗得一路笑下来。
肖志捂着肚子直嚷嚷。“不行了,不行了。你家咋那么多亲戚?可不能再遇到亲戚了再遇到几次,我肠子都快笑折了。“
3
“还真就遇到啦。咱姥-姥!“几个人同时看看过去。只见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背有点驼,穿戴整齐。曼君忙走了上去,深鞠一躬“姥姥过年好!“
“是我大外甥女回来啦。过年好,过年好!走家去吧?“说着拉住曼君的手。
一群人走上前来,都鞠躬行礼。“姥姥过年好!“
老太太打量着众人。“哎呀,这一个个水葱似的。都是谁家哒?“
仔建要上前介绍,曼君把他拉到一边。“歇着吧你,姥姥,这个高的和这个矮的是我北京那个表叔的妻侄,这个是外甥。“
“快走,回家去!“老太太拉着曼君就朝家里让。
“姥姥。回家多没意思。您陪我们一块儿赶集得了?“曼丽拉过姥姥一只胳膊。
“嗯,也行。赶完集可都得到家坐坐!“
这下可就更热闹了。一圈儿转下来。老太太几个儿子和媳妇,孙男娣,女。一大群都跟了过来。收获到也不小。肖天给买了一大袋子吃的。孟浩然也给老太太买了很多水果。只是曼君的脸
喜欢曼曼君兮蕙质兰心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