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孝庄谈妥后,我并没有马上度过黄河,向北推进。
而是一边等着满清的钱,一边等着李定国部队到济南府与我会师。
等了差不多十来天,李定国就到了济南府,而满清的银两和马匹,也送到了福州。
落实好这两件事后,我协同李定国,正式跨过黄河,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拿下了山东德州。
而另一边,刘文秀已经收复了西安,准备向东推进,与在河南作战的沐天波、张昭大军回合。
这数站下来,明军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进入了中原腹心地带,胜利之光,已经在向我招手了。
在这样的局面下,李自成大为震动,数次调兵南下阻击明军,但都已失败告终。
两路大军最后对北京,行成了包围的势头,可以说天使利用都站在了我这边。
没想到就在我即将进入沧州的时候,前方探子突然回来跟我汇报,说李自成跟吴三桂二人,正亲率大军,兵分两路,准备在天津卫和保定府阻击北上的两路明军。
听到这话后,李定国、孙可望他们根本没在意,认为明军现在兵强马壮,而且士气正旺,可以不会吹灰之力,就击败吴三桂跟李自成。
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之前孝庄已经跟我说了,吴三桂使用诡异阵法,打的满洲八旗军连战连败,并且还拿下了两座城池。
考虑到这点,我就让手下的将士,务必不要骄傲,切莫将胜利的果实,再度丢掉。
……
当明军刚刚要拿下沧州的时候,吴三桂就已经屯兵于天津了,虽然他号称精兵十二万,但其实只有八万人马。
纵然明军在兵力上碾压吴三桂,但我并没有掉以轻心,更没有马上进攻,而是派出探子,进入天津去摸吴三桂的底。
之所以要摸底,一方面是我对吴三桂还有所忌惮,毕竟他的军事才能,不弱于我手下任何部将;另一面,则是天津这一战,关乎着整个北伐大计,一旦在天津击溃了吴三桂,那我就可以轻松进入北京。
所以这一战,只能胜,不能败!
很快,派出去摸底的人就回来了,回来之后便把吴三桂大军的基本信息,做成了一张表,呈给了我。
我看了一下,吴三桂手下一共有三名副将,分别是高鹏、薛志刚、毛彪!
而这三人中,高鹏战斗力最强,他之前一直跟着吴三桂在山海关作战;薛志刚则是天津城的守将,而马彪则负责天津外港的一万水师。
得到这个信息后,我便针对这三人,与手下的将领研讨起要如何拿下天津。
手下将领纷纷建言献策,最后我拍板决定,诱敌深入,以陆路进攻为辅,以海路进攻为主来打这一仗。
之所以要制定这样的计策,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我不想与吴三桂硬碰硬的打。
第二个,天津的水师人数,远远不及明军,而且据史书记载,毛彪打水战的能力,根本不能和郑成功比。
第三个,吴三桂最信任的副将高鹏,虽然他军事能力过硬,但却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
想想看,如果明军以小股兵力,引诱高鹏将大军带出天津城的话,那郑成功是不是就能从海路上,一举拿下天津呢?
一旦郑成功拿下了天津城,则可以掉头过来,与明军夹击高鹏,如此一来,吴三桂必败无疑。
……
制定好战术后,我就让孙可望带三万兵马佯装攻城,意图引诱出高鹏。
与此同时,我则协同郑成功,亲率五万水师,屯兵于天津外港,坐等高鹏出城,然后再发起进攻。
果然不出我所料,当孙可望兵临城下时,吴三桂果然派出了高鹏出战。
孙可望,按照我制定好的计策,跟高鹏打了一仗,便假装败阵,然后带着明军就开始撤退。
高鹏骄傲自大,便带大军追了出去。
当得知高鹏带大军离开天津后,我便协同郑成功,带着水师开进了天津内港,意图拿下盘踞在内港的毛彪部队后,再攻城。
然而很奇怪,当水师进入天津内港后,我却迟迟看不到毛彪带兵出来阻击。
见状,我不免就有些忐忑,担心明军会中计。
但郑成功跟我说,根本不用担心,因为明军水师在人数上,碾压毛彪,毛彪就算计策再高明,打水战也不是他的对手。
原本我还想观望一下再进军的,但郑成功执意马上推进,我就只能顺从他。
差不多在天刚刚黑的时候,明军便抵达了天津内港。
即将抵达内港的时候,我放眼一看,居然不见毛彪的踪影,更无一人守港,就像是等着明军进攻似得。
看到这样的情形,我瞬间就感觉不对。
因为我怀疑吴三桂来了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策略,故意将明军水师,引诱进天津内港。
要知道在明朝的时候,天津内港是一个狭长的封闭港口,一旦在外围被堵死了,那就很难出去。
鉴于这样,我就对郑成功说道:“小郑,马上让大军撤出去,这仗不能打!”
郑成功一脸懵逼的问道:“皇上,为什么啊?”
“你听朕的,不会有错!”
郑成功很是骄傲的说道:“皇上,打水战,我比你有经验。我猜啊,毛彪肯定是把水师撤到了岸上,想在明军登陆的时候,阻击明军!”
郑成功话音刚落,我就听见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
听见这异动之声,我不由得回头一看,只见外港海
喜欢哥们穿越了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