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圣教只在吐蕃圣地。据说圣地位于吐蕃高原的最高峰,那里海拔一万多米。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吐蕃省,雪山耸立,人烟稀少。皇地没人去过圣地。去往吐蕃只有经过四川,而皇地连四川也过不去,因此圣地在大明几乎没什么影响力。
-
-
帝京的人本来就已经够多了,加上突然来的这么多人,更是让人烦躁。其实人多不算什么,长安县和西安县的密度比长安城还要大,但那里是熙熙攘攘的游人,有各种做买卖的、卖艺的、游玩的、当地的土著、外地的游客等等,人越多越热闹。可长安城呢?什么都没,那么多人就在街上瞎转悠,什么意义都没!
那些外地的土包子们望着京城一模一样的楼群说:“真了不起,这么多整齐划一的高楼!”好吧,等你一辈子看一模一样的楼群,看你恶心不恶心。
那些人还说:“你看这地面多干净!随时是湿的。你看这树木修整得连一片枯叶也没,你看这墙上没有一点灰尘。真不愧为首善之地!”你却不知道几十万打扫长安街道的贱民只能住在地底下,他们晚上出来打扫,白天被关进地下,他们一辈子没见过自己打扫的长安城街道是什么样子。
那些人望着一千米高的皇宫,不由得惊呆了,然后跪下膜拜——天选之人的奇迹之地!
我在一千米高的皇宫往下看着他们,那些密密麻麻下跪的人群,犹如蝼蚁。
如果单看他们的样子,谁晓得他们是来旅游的还是来奔丧的!
-
-
大明照天皇帝于大明照天二十年八月二十日薨于启明宫,皇储朱鸿华于即日即位,是为大明鸿华皇帝,因此当天也是大明鸿华元年八月二十日。
后面几日是先皇的祭祀大典,再后几日是新帝的登基大典。还有许多别的规矩,有的一直在施行,比如大赦天下、加官进爵什么的,有的很少施行,比如天下百官重新排位,甚至是殉葬等等。任何措施都看新皇的心情,反正天下是他的了。
大明鸿华元年八月二十二日——其实是新皇继位的第三天,继位还不到三十六小时——皇储,不,大明鸿华皇帝坐在皇宫二楼明德殿的龙椅上,那是他的第一次朝会。
下面站列着几百名官员,比先帝的朝会多很多,不但皇官和京官在,赶来奔丧的地方官也在,省长督军也差不多到齐了。
皇帝身边站着内廷总管兼禁军统领李永福。
李永福旁边是皇帝以前当皇储时的近侍太监——哦,错了,现在叫御前太监。
新皇的第一句话是:“起来吧都。”
然后他就看着群臣,也没有表情,似乎在想着什么事。
刑部部长上前,对皇帝说:“陛下,赵光信谋逆身死,害及皇后……”
皇帝说:“我知道!一切都是赵光信的错!是他离间皇室,是他造反,是他害死皇后,是他气死父皇。”
他扫视了群臣一眼,说:“反正他也死了,这事以后再说,先把父皇的葬礼办了再说。”
皇帝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对着左边一个人说:“宰相说说这葬礼怎么办?”
当然新皇帝指的是“新宰相”。老宰相赵光信生前的副宰相即是皇储的老丈人、皇储妃的亲爹陇西李氏家主李国忠;赵光信死的当天,他就替补成了新宰相。——哎,难道当宰相就只有成为皇帝老丈人这一条路吗?
李国忠长得方方正正,一个“国”字写在脸上。
他说:“礼部算了一下良辰吉日,决定于八月二十八日举行先帝大葬仪式,九月一日举行登基大典。臣不知陛下准奏不准奏?”
皇帝朱鸿华说:“准了。父皇为国家操劳许久,最后积劳成疾。我内心非常不忍,决定把他的妃子们派下去陪他。”
群臣哗然。
一名大臣说:“殉葬制度不用久已,先皇一向有好生之德……”
皇帝说:“所以我才派他的妃子去陪他啊……”
另一大臣说:“我大明已经三百多年不用殉葬……”
他旁边闪出一个三十岁上下的人,戴着望远镜一样厚的金丝眼镜,说:“皇帝有心,并且嫔妃也愿意,再说律法也允许,三全其美,怎么就不行?!”
皇帝点点头:“宇光说得好,赶紧去办!”
此人就是金宇光,皇储的皇大同学——而且是名声最臭的同学。金宇光是辽西金氏的人——不过不是嫡出。辽西金氏也是天字号十二世家。
-
-
又有大臣上前:“臣以为赵光信谋反一事有些蹊跷……”
皇帝说:“人死是大!这些事等登基大典完了再说……”
还有人说:“先皇之死也是……”
皇帝一挥手:“退朝!”
此时军部部长孙浩渺上前:“陛下,还有河北赵正豹叛军的事呢!陛下——等等——”
但皇帝根本不理他。
于是皇帝朱鸿华的第一次朝会就这样结束了。
喜欢天启书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