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那位长老在自己面前手忙脚乱,击出的一拳虽然依然气势汹汹,但在敬不违的眼里已经没有丝毫威胁。
敬院长早已蓄势多时,此刻脚下生根,左手负于身后,右手食指似缓实速的朝上点出。
面对法相全开的对手,敬不违当然也不会托大肉身相抗,所以一道几乎凝实的人形法相瞬间出现在敬先生的身后。
法相穿着打扮几乎和敬不违一模一样,同样宽袍大袖,同样方巾短髯,同样清瘦矍铄。只是法相面目好似被云雾所遮,看不清五官相貌。十丈高的法相与敬不违动作相同,右手轻抬指向前方的大圣门长老。
相比刚刚三人出手时笼罩半边天空的威势,这一指几乎是轻飘飘的点出,除了法相的个子大点,看不到任何外神强者出招时应有的风起云动,也没有丁点儿的杀戮气息。就好像是一位鸿儒在吟诗作赋,兴之所起挥手指点江山一般,毫无夺目之处。
至少在后边的严薛二人眼里,根本看不出这一式是个什么意思。不过他们可不会觉得敬不违这一招毫无威力,必然是有着什么独特的功效,因此迅速转眼看向了长老。
敬不违身为在场之中修为最高的人,这一招当然有其奥妙在其中。只见那个长老在被两个指尖同时指中的那一刻马上呆立不动,拳锋上蓄积的真气瞬间失控,无数纷乱的真气划破他的衣衫皮肤,还反噬造成了不轻的内伤。
在场之人能看到他的面色瞬间变红又变白,显然暴乱的真气对他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可是他却面部呆滞,好像完全感受不到一般,直直的从天上落了下来。
“噗通”一声,长老狼狈的摔在了泥浆和杂草混合的破败地面上,浑身上下脏乱不堪,可是却一动不动的趴在那里,好似已经失去了气息。
严立松目眦尽裂,他怎么也没想到,只是一招不察,自己的这位长老就在敬不违毫不起眼的一指下了了账。这可是外神啊!哪怕长老的外神十分低劣,但也不可能死的如此轻描淡写啊。
而且他们大圣门算上他自己一共才五个外神,现在就如此轻易的没了一个,而且还是最听自己话的那个,瞬间让他在大圣门里的地位就有了些动摇。
他本来是想前来占便宜的,可是没想到,什么好处还都没见到,就先折了一员大将。更重要的是,他还没看懂自家这位长老到底是怎么死的!这让他忌惮之心大起,一时间进退维谷起来。
敬不违看着眼前被惊住的两人,和远处一脸恐惧的先天们,偷偷的松了口气,看来这一招冒险用出的绝技出乎意料的好使,将对方给逼住了。
他表情一片淡然,也不开口说话,只是遥遥望着远方,好似不将对手放在眼里,暗中却飞速回复着消耗的真气和精力。
。。。。。。
儒家功法讲究力量来自于经典,而敬不违修炼的《礼记大学注》,就是从儒家四大至高经典之一《大学》之中延伸出来的高级功法。
不过圣人智慧不可思量,儒家经典浩瀚无垠。哪怕是四书中最短的《大学》,其中蕴含的道理也不是一个普通人能随便研究透彻的。
特别是将理论化入武学后,更是出现了许许多多不同的理解和修炼方法,而侧重点都各不相同。
就像《大学》之中含有“三纲八目”,分别是“明明德、亲民、止于善”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当初的儒家圣人太过厉害,不知他是如何提出和修炼的这些理念和道理,至少现在即使是天人强者也做不到完全贯通“三纲八目”。而且这其中还蕴涵了“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两种完全不同的理想,让无数大儒无法平衡二者。因此几乎所有的儒家弟子都是选择一种或数种进行钻研。
敬不违由于天赋不算出色,因此最早选择的方向是最容易理解的“修身”,而等到努力刻苦成为白鹿书院的高层之后,又兼修了“齐家”。一直到跨过外神第一道阶梯晋入炼真期后才又选择了第三个“正心”。
而刚刚他对大圣门长老使用的那一指,就是他从“正心”之道中领悟的“正心指”。
所谓“正心”,《大学》曰:“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这其实就是告诉儒者保持心境平和的重要性,而身为已经对“修身、齐家”略有所得的外神强者,敬不违在“正心”方面也有些领悟。
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心不正,则会忿懥、会恐惧、会好乐、会忧患。而他多年教书育人,对于考研他人之法十分熟悉,于是他就将考量敌人“正心”的精神融入到一指之中,只要对方不在境界上压制他,就必须要经过他的诘问。
相比对手三人的绝技,他这一招纯粹是精神领域的攻击。当然这也是佛家和儒家一贯的作风,他们都有深厚的思想底蕴,能够支撑他们在精神领域作出很多骚操作。
所以抵抗这一招完全要看对于自己精神方面的防御是否足够。被“正心指”攻击后,它会测试中招者是否有让其忿懥、恐惧、好乐和忧患的事情。如果没有,则这一指烟消云散,毫无伤害,相反出招的敬不违则消耗巨大,攻守之势瞬间相易。
不过没有这四种情感的人也不能称之为人了所以中招之人几乎都会被判断成功,从而受到精神上的伤害。而这一
喜欢天刀遗录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