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张第一天,陆诗秀忙到脚不沾地。
幸好还有张瑞荣和青鸾帮忙,大宝和二宝也做了不少事。
至于三宝和四宝两个小的,只要不添乱,就是最大的帮忙了。他俩一直在后院自己玩泥巴。
张瑞荣也打算几天后,把武馆重新开起来——他们还有学徒一直等着开馆呢。总不能收了人家的钱,却不教人家武艺吧。
忙碌了一天,陆诗秀好不容易终于能喘口气。
她擦了擦额上的汗,笑脸一整天就没下去过。
“没想到生意会这么好!”
陆诗秀数着一整天赚到的银钱,足足有十两那么多。
有些老饕是把店里所有的菜品,统统都点了个遍,吃不完的就打包回家。
“承蒙有这么多的人喜欢我做的饭菜。把食肆开起来,的确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陆诗秀趁着天还没完全黑,打算再跑一趟集市。
这会儿集市快收摊了,有些人为了售空自己带来的东西,会大促销。这会儿去买是最划算的时候。
陆诗秀自然想去蹭这个便宜。
张瑞荣赶紧说道:“我陪你一起去吧。否则东西多了,你一个人也不好拿。”
帮忙是次要的,他私心却是想多和陆诗秀接触。
陆诗秀想了想,的确如此。就也没反对。
青鸾已经从张瑞荣的行动细节上,看出他对陆诗秀有意。自然提出来,由自己在家里看管孩子。
陆诗秀想了想,“也好,等我一会儿回来,还有话要说。”
去集市的路上,张瑞荣问她:“是什么话,这么神神秘秘的。”
陆诗秀也没有瞒他,“不是什么大事。是我想让二宝去学堂上学。他是家里最聪明的孩子,我觉得耽误不了。大宝有你们教着武艺,往后多多少少也有口饭吃。二宝却是个能考科举的料,我不想白白浪费他。”
对孩子的教育,张瑞荣向来是听陆诗秀的。
他觉得陆诗秀很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所以自己也从不干涉。
“既然这样,你找好要接收二宝的学堂了吗?”
张瑞荣心想,如果没有找好的话,自己就帮上忙。
陆诗秀摇摇头,“暂时还没找好。过去是因为手里没几个钱。今天食肆开张,我估摸着往后生意也不会太差。手里既然能攒得下银钱,那让二宝去学堂,也不会给家里增加多大的负担。”
张瑞荣对孩子上学堂这件事,是没有什么概念的。他小时候上学,都是府里请的最好的先生。天潢贵胄们,还有贵女世子们,家里也大都如此。
张瑞荣问陆诗秀,“那你打算怎么做?”
陆诗秀说道:“先考察考察镇上的学堂,哪几家有好先生,哪几家先生不行。再问问束脩的事。听说上学堂都是交束脩的,有的先生要的多,有的先生要的少。”
她忽然想起来什么似的,拍了一下手,“对了,听说有些好的先生,是不收白丁的。入学前,还要考较学问。看来得让二宝抓紧时间,赶紧多读点书了。”
陆诗秀看着张瑞荣,“今天已经是晚了,明天我们带着二宝,一道去书肆逛逛,也给他买点书。对了,你知道启蒙的书应该看哪些吗?我是说,先生会考较哪些东西?”
这倒是把张瑞荣给问住了。距离他蒙学的时候,已经不知道过去多久,哪里还会记得起来。
不过左右蒙学类的书,也就只有那么几本。倒是不必在意。
反倒是先生的考较,比较难搞一些。
这事儿问张瑞荣,他也答不出个所以然来。
陆诗秀咬着唇,“这样啊……”
也是,张瑞荣读书的时候,都多少年前了。他是摄政王,自然不必担心先生和学堂的事。
陆诗秀觉得,这倒是自己的疏忽,想岔了。
“不过也没事,我相信以二宝的聪明,一定能够通过先生的考较。”
两人一边商量着学堂的事,一边逛集市,不多时就把东西给买全了。
“行了,接下来只要明天早上我再去趟集市,买些轻便的东西就齐全了。”
陆诗秀第一次开食肆,很多东西都没准备充分。因为生意太好了,以至于调料都用完了。
有了第一天的经验,第二天就轻松很多了。
陆诗秀一清早就起床,洗漱完后,一个人出了门。
这回她特地留了个心眼,跑得远了一些。
早起读书时,哪里有朗朗读书声,哪里就是学堂。
陆诗秀在谢阳镇初来乍到,也没几个认识的人,所以她连什么地方有学堂都不清楚。就只有靠这种笨办法去摸清。
在她看来,只要是大清早就督促孩子们念书的,就一定是有负责靠谱的好先生。
否则以孩子的惰性,谁能起得这么早读书?
陆诗秀逛了一圈,摸了个大概后,就回去食肆。
谢阳镇大概有三个学堂是这么早就让孩子起来读书背书的。
陆诗秀还偷偷在墙角驻足,听了一会儿。有些先生语气严厉,会指出孩子背书时的不足之处。有些先生倒是温和,让孩子背完一轮后,就开始讲课。
讲的内容,陆诗秀也听不懂。她只能分辨出,先生讲的是否足够让孩子听懂。
这个只要听孩子回答问题时,有没有底气就知道了。
有底气的孩子,那多半是聪明,且先生讲的通透好懂。没底气的孩子,多半是平日里就不怎么用功的,回答问题也会磕磕巴巴。
陆诗秀心里有了选定的三家学堂
喜欢穿成四个崽崽的恶毒后娘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