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乘风去找兵部尚书董振义了,李秀娥感到有些疲倦,先带小翠回了太安府休息了。
人休心不休,计划已经开始,过几日看效果如何。当前她急需第一手资料,奈何原主这个娇娇女身体不给力,今天也许走路走的多了点儿,有些吃不消。
军队建设的初步想法有了,开始实施,日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愿这个计划能达到强军的目的。
君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大问题。百姓再穷王宫里的伙食也不会太差,可实际上端到李秀娥这个王后面前的饭菜,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丰盛,肉倒是有些,疏菜品种可不多,与她上世之家庭伙食强不了多少,只是样数多了几道。想那平民百姓家里可能更寒酸了。
于是,她有了明日的打算。
第二天,照例看过国王之后去早朝。
官员们先后启奏,一一报上这两天的战果,工作正逐渐铺开,都有进展。
兵部尚书董振义似乎非常兴奋,按照王后的意图,他与马乘风制订了一个完美计划,信誓旦旦地说:“不出三年,大滕国军民战力绝对雄霸天下。”
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一个新任兵部尚书,年纪不过三十来岁,既没领过兵,也没打过仗,上任刚两天,就敢夸下如此海口,令满朝文武瞠目结舌。
李秀娥浏览了一下他呈上来的奏章,连连称赞。她只不过是制订了一个方针策略,董振义和马乘风将其细化,可操作性极强。
若将这计划落实下去,大滕国强军之日不远矣!
大滕国新立,国力贫弱,李秀娥深知不可穷兵黩武,但若想天下立足,不被其他王国侵犯,没有兵力是万万不行的。
三五百兵丁,即便个个是精兵强将,真打起仗来,在绝对优势兵力的碾压下,根本就不堪一去,何以卫国?何以保家?
这个强军计划是长期的,绝不可外泄,李秀娥下旨,除兵部、御林军马乘风、首辅大臣及她外,其他人无权过问,计划属绝密级。若有泄露者,杀无赦!
需要协调的部门,须通力合作,否则按三条规矩处置。
见王后对强军计划如此重视,众官员顿时严肃起来,纷纷表示鼎力支持!
李秀娥当前想知道石昌县人口实况。
户部尚书马上呈上奏折,一组数字令李秀娥有些意外。
40万人口!
前几日周正邦还说是50万呢,为何出入这么大!
周正邦也有些惊讶,50万是五年前统计的数据,这几年又没有瘟疫,更没有战争,大的天灾也不曾发生过,人口减少不应相差这么多。
再看人口结构,女多男少,老多少少,青壮男丁不足两成。
李秀娥担心什么来什么,青壮劳力少,是很难发展的。
责令户部尽快调查近五年来人口减少情况及原因。
同时研讨激励政策,鼓励百姓多生优生,没有人何谈发展!
周正邦启奏,石昌县比较穷,孩子生多了养不活,故而没人愿多生。
李秀娥当即下旨,生三胎及以上的,王国给予口粮补贴,让贫困家庭养得活养得起养得大孩子。
众官员皆惊,这政策可真是为民着想,皆大欢喜,齐呼王后圣明。
而独独周正邦提出异议。
国库粮仓存粮有限,哪有余力再补贴百姓?
李秀娥胸有成竹,“周大人不必多虑,百姓生孩子尚需时日,并非马上就要补贴。既便是现在需要,本宫自有办法。”
周正邦见王后有后招,心中疑虑未消,也只得退下了。
散朝之后,一众官员各研究本位工作,周正邦还是请王后明示。
“粮库存粮能坚持多久?”
李秀娥反问道。
“若无战事、灾荒,可坚持一年有余。“
周正邦忧心忡忡。
“哈哈!这足够了。周大人尽可放心,若是因粮食供给不上,来找本宫。”
李秀娥自有她的想法,但这想法不甚成熟,此时不宜透露,先稳住这位忧国忧民的大臣再说,给他吃个定心丸才好推行政策。
见王后自有主意,周正邦方行告退。
李秀娥清楚,养活一个人仅口粮这一项是花费不了多少的,真正花费多的是其他的开销。必须增加家庭收入,特别是固定收入,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回到太安府,她坐不住了,和小翠换了平民便装,让下人备了普通马车,出了石昌县。
李秀娥要去乡下,亲自调查核实一些问题。单听官员的汇报难免有失偏颇,这偏颇有可能影响她的决策。如实情不符,好尽快调整。
将地图铺在车内,寻了一处村庄,她让车夫赶往那里。
石昌县城地处盆地边缘,北面靠山,南面有大片平原。此时正值秋季,水稻快熟了。李秀娥想看看农民的庄稼如何。
行至一密林处,突然从林中蹿出一人,黑布蒙面,手持片刀,立于道路中央,大喝一声:
“呔!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打此路过,留下买路财!牙嘣半个说不字,尔等脑袋砍下来!”
驾车的小厮赶紧勒住马缰,“吁!”车停了。
李秀娥听到了喊声,心里一惊,从车窗挑帘望去,这是遇到劫匪了。
自己有些大意了,一心想着下乡体察民情,为了不引起百姓的过分关注,只是换了便装,除了赶车小厮和小翠之外,根本就没有带任何护卫。
自己又不会武功,如何抵挡得了持刀劫匪?自己可
喜欢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