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三天后了,这是曹丕作为魏王召开的第一次会议,内部会议,因为到场的只有大司马黄襄,尚书令陈群,御史大夫司马懿,中郎将吴质,也就是当初曹丕还是世子的时候,他的四大谋士。
“诸位,前几天的情况大家也都看到了,这些人,眼里还有孤这个魏王么。”曹丕面色很是不好看,也就是只有这四个人的时候,他才会偶尔流露出一丝‘真’性情。
反正黄襄和司马懿是不信他会真诚的。
作为世家大佬,陈群咳嗽一声,缓缓说道:“魏王所言,有些过了,有大司马和大将军以及诸位将军的支持,其他人等,也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
陈群的话是对的,但是曹丕肯定不是这个意思,别人不敢像曹老大对待刘协那样对待曹丕,但是阳奉阴违还是可以的,毕竟曹丕没有曹老大的那股霸气。
曹丕赞同的点点头,接着说道:“长文的话有理,但是,孤肯定不能因为他们的不听话就把他们全部宰了吧。”
虽然,本王确实想那么做,这是曹丕的心里话。
于是陈群说出了早就有准备的东西。
“臣有一策,或可有用。”陈群微笑着抚须说到。
曹丕眼神一亮:“长文细细道来。”
“臣以为,现如今国朝取才制度已经不能够解决所需,于是臣便研究出了这么一种取才制度,是为【九品官人法】。”
来了,历史上坑了整个曹魏已经两晋的制度。
黄襄嘴角微微上扬。
曹丕一头雾水:“哦?此乃何策。”
“九品官人法,即从一个人的家世、道德、才能来考核其是否是人才,至于考核人选,分别由各地方郡守推举,继而由一州之官复审,最终为大王所用。”陈群侃侃而谈。
凭心而论,陈群的初衷其实没有太多的私心,他自己是世家子弟,老婆也是,所以也就造成了他天然的站在世家这一边,但是,他也不全是为世家谋利的那种人,陈群也是尽可能的想要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同时,扩大世家的利益,达到双赢。
曹丕听完之后,默然不语。
他在思考,这种政策实施之后的后果。
可能有人要问,曹丕为什么要用这种制度,不用不行么?
还真不行,为什么?
摆在明面上的,各地各种官员严重短缺,很多地方都是军方大佬兼职着政务工作。
这样的后果嘛,第一就是会造成治理不顺,你不能奢望所有人都是文武双全的那种,这很少。
第二便是容易造成尾掉不大,这刚开始的时候还好,大家都干劲十足,为了国朝美好的未来奋发图强,当然了,顺便有一点私心,倒是无伤大雅,但是时间久了,依附于他的人形成一个个利益团体,到时候,这地方就真成了私人资本了。
所以,选拔人才势在必行,考举制实施到现在,失去了曹老大和程仲德老爷子这俩狠人的抬举之后,基本上名存实亡,最多也就是加入了一些强大的地主豪族。
所以,曹丕急需一种切实的、符合他的利益观的政策,来选拔人才,陈群的这个没什么大毛病,曹丕基本上都听明白了,不过,他肯定是有疑惑的。
只见曹丕疑惑地说道:“长文的意思孤暂时明白,只是,这选拔的标准既然有家世这一要求,岂非能够淘汰大多数的寒门才子?”
陈群无奈的撇了撇嘴。
“魏王,毕竟世家之人的人才还是很多的…”陈群在‘世家’两个字上的读音咬得很重,于是,曹丕听懂了。
很简单,利益交换,你曹丕想要安稳的坐上魏王的位置,需要我们的支持,是,你现在有军权,你牛,但是以后呢?
那还真说不好到底谁怕谁了。
曹丕是个有智慧的人,他当然看得到以后的事,为了不坑自己的子孙后代,曹丕决定,自己背锅。
但是,曹丕并非看不到这个制度的缺点所在,很简单,要是选拔的人徇私舞弊怎么办?
所以,曹丕其实还是有些犹豫。
“待孤思量一番,长文先回家写个条臣上来。”
夜晚,曹丕突然袭击黄襄的家中,把他给吓一跳。
“臣不知魏王驾到,有失远迎,还望魏王见谅。”
曹丕很大方的挥挥手:“无妨,孤也是不请自来,怎么,黄司马不请孤进去坐坐?”
黄襄自然表示,那不可能,怎么敢不欢迎,您赶紧进来,随便坐。
曹丕喝了一口茶,道:“白日里,陈尚书所言,仲礼可有什么见解?”
“不敢,臣确实有一些浅见。”说实话,以黄襄此时的地位,他的态度有些卑微过头了。
不过曹丕也没说什么,示意黄襄继续。
黄襄清了清嗓子,道:“陈尚书之计策,自然是好的,不过,既然是人,那肯定有不妥之处就,大王或可如此,地方只选拔官如若世家之人担任,其家族必须放弃至少一半土地,并且嫡系迁入邺城。”
曹丕愣了一下,这个办法也不是不行,但是有个问题,就是。
“仲礼凭什么觉得,这些个世家能够放弃他们耐以生存的能力,要知道,土体越多财富也就越多,家族自然也就越强大。”
黄襄赞同的点点头,旁的不说,就冲他老爹和兄长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看到,一个劲儿的想方设法扩大自己土地,要不是黄襄压着,他兄长都想要上天了。
不过,黄襄自然有他的说法。
“大王所言极是,尚
喜欢无晋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