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并没有引发过多的骚乱,很快的平息,张继一过二道龙门,迅速穿戴好衣裳,免得感了丝毫风寒,在这贡院里要先考他三天两夜的,若是得了病,考挂在里面的,半途被抬起出去,每年都有十几个。
读书人所在的地方圣洁高雅,无功名之人是不能进贡院的,所以脚夫把张继送到了贡院门前就不能在进了,过了龙门,张继就只能自己扛行李了,领了会试的卷子,这时路过一个大槐树。
但见每个路过槐树的士子,都是放下行李,郑重地朝此槐树拜下,这颗槐树枝繁叶茂非常的有名气,张继知道此槐叫文昌槐。他自己看过不少进士的读书笔记,也早已经听过许多学子说此槐决定考生的文运,说的神乎其神,故而考试前,每个考生都要拜一下。
张继也是凡人,也不能免俗啊,也郑重拜了一下,想来真是功名诱人。
入了考场,见中央是明远楼,北面是至公堂,东西设更道,更道两旁用木栅分割,文场里号兵来回巡弋。
张继依着考卷上排号去了‘丁’字房,进了考巷,但见每个号舍门前都有一名兵丁把守,这竟然是一对一看守。兵丁检查过张继考牌,领着他进了号舍,这号舍不是新盖的砖瓦结构的新舍,而是原先木头搭盖的旧考棚。
一看号舍就乐了,“不是臭号!顺风顺水,好运在我啊。”不过张继打量了一下,所幸考棚还算坚固,下着雨也没有漏水进来,比起自己乡试时,四面漏风漏雨的号舍好多了。
张继待至号舍后,附近号舍已有数名考生。十年寒窗苦读,大小考试参加无数,早已经磨砺的他经验丰富,于是他不急不忙,先钻进号舍,准备先打扫卫生来,毕竟干净整洁的环境会令人才思敏捷的。
这会试号舍当真如传说般的狭小,进去后腰不能伸直,躺下去腿露在外面,站起身头碰到顶。张继不由感慨一番这朝廷有关部门的不作为,有钱给大老爷们寻欢作乐,就不能认真花点钱,给考生整治一个好好考试的地方。
张继一面打扫,一面欣赏起墙壁上的‘号舍涂鸦’,这些当然都是之前参与会试前辈留下来的‘墨宝’。
大概就是如风景名胜之地涂鸦,如某某人到此一游之类的文字,张继随意看了几个名字,大多默默无名,他也没有听过,看来皆是落榜之人,大浪淘沙,沉寂于江河湖海之中了。
张继坐在号舍里,对着墙上的前辈们的墨宝观瞻了一会,倒是发现了一些前辈留下的会试心得体会。愣了一会。半响后,张继直起腰,向这些前辈们拜了一拜,心道继往开来,就让我这后来之人金榜题名,不负你等之授道之言。
张继想到这里,继续开始抹灰扫尘将考棚打扫干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张继还是谨慎的,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油布在号舍屋顶撑起,防止有尘土落下污了卷子,又作了门帘,以防外面雨水打进号舍,若是卷子不洁,记号,会被判为蓝卷。判为蓝卷,基本就是落卷了。
虽然已经是夏天,但是外面狂风暴雨,号舍里还是潮湿干冷,布置好号舍,张继就赶紧把先前买的炭拿出来点起炭盆烘干号舍里面的水汽。又用买来的水壶去供水的地方装了水,回来放在炭盆上在那烧着。
水烧开后,张继往里面丢了从老家带过来的茶叶,姜片,红枣,枸杞,盐巴等放了些进去,茶不是什么好茶,但胜在提神,开胃,醒脑,不多时候,铜壶中就噗嗤,噗嗤作响,茶,烧开了,一股茶香充斥在号舍中。喝茶可以保暖。这让从早晨就没有进食的张继骚乱紧张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
煮好这壶后,张继又把带来的干粮放在了炭盆上烘烤,然后拿出瓷碗,倒上一碗,直接沿着碗沿喝了一口,茶的香味和腥甜顿时渗透了他的五脏六腑里。
方寸之地,自成空间,听着雨声,喝一壶热腾腾地香茶,也是难得享受。张继的午饭,就是干粮就着热茶,在喧嚣又平静中度过的。
……
(注1):参考改编于北京贡院,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原系元代礼部衙门的旧址,坐北朝南,大门5楹。往里有二门五楹、龙门、明远楼、致公堂、内龙门、聚奎堂、会经堂、十八房等处。最大时占地范围:东起贡院东街,西至贡院西街,南起建内大街,北至东总布胡同,包括贡院头条、贡院二条、贡院三条在内。
(注2):参考改编百度词条:明天顺七年(1463年)北京贡院会试大火事件。
(注3):参考改编:清,乾隆时期,乾隆亲自去视察贡院。并作诗,诗句中有:“从今不薄读书人“。
……
读书,考试,升官,从来不是本书的主线剧情,本书的主线剧情从来都是,争霸,宫斗,江湖,庙堂,谋略,纵横的配方,书友们投资,收藏,支持夜鸽哦,谢谢了。
喜欢天下风云志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