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五天的时间,南线,天朝红军全歼两个协的忠义救**。而北线,利用清军的错误判断,胡以晃、林启容的两军人马,在前锋大摇大摆地抵达盱眙城外之际,主力却出其不意地突然掉头东出,迅速渡过池河,一举攻克了被誉为“九省通衢”的军事要地定远城。这一下,不仅是在胜保的屁股后面扎了狠狠的一刀,还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这个收获,使得清军在淮南的一切原有的那点儿优势,几乎是顷刻间就化为了乌有。
这还要从一个和罪恶永远分不开的人谈起,他就是苗沛霖。
苗沛霖,字雨三,安徽凤台人,秀才出身,“倜傥有大志”,颇富政治野心。据说,这个极其仰慕曹操的为人,一心想成为一个乱世的英雄,乃至称王称帝,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而这个年代里,在大江南北出现的“战垒连珠卷画旗”的局面,正好也为其实现个人的野心提供了条件。
自一八五三年太平军攻入安徽后,大江两岸成为天朝和满清争夺的热战之区,而淮北又是捻军的根据地,在那里,清军与捻军同样进行着永无休止的鏖战。来自南和北的屏蔽,使苗沛霖得以“崛强官匪间,**一方”,两淮地区于是发生了“淮北之变”——苗沛霖集团的崛起。
在滨淮地区这一特定的社会文化圈里,民风素悍,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异人豪杰,多产淮甸,而奸雄草寇,跨方州拒朝命者,亦往往出淮、蔡之间,其地势使然也!”苗沛霖的凤台“老寨”被视为濒淮要地,“跨淮、淝,障蔽南北,人又习战,实为异常险要之地,苗沛霖始意本图据为巢穴,然后西吞颖(州)、亳(州),东陷灵(璧)、宿(州),为并据长淮之计”,苗正是利用这种乱世而崛起于临淮之地这种起义军与满军激烈征战的夹缝地带。
不过,好景不长。捻军在被天朝收编为皖省自卫军之后,势力同时迅速扩及凤台。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以实现未来的梦想,苗沛霖招兵买马与自卫军对抗,并曾屡败捻军,于是“籍团练名,聚党蓄众,又不附者杀之……远近畏慑,无不求附,附者领旗以别于官。不二年而凤、颖数百里间,尽属苗矣”。在他所控制的地区内,不仅自卫军不能涉足,就是连清政府的统治也同样名存实亡,“诸邑守令虚置而已”。
“淮南北民风素剽悍,饥寒辄啸聚山泽为盗,善抚驭之,亦足资备寇”。清廷为消除“心腹大患”,又鉴于苗沛霖对捻子的对抗态度,在胜保主持苏皖大局之后,开始对苗沛霖采取怀柔政策。苗沛霖不是个糊涂人,面对蜂拥而至的大批满清军队,他深知自己还远远没到能够完全自主的时候,于是,他接受了胜保的招安,并认了这个老师,开始追随满清投入到了对张乐行皖省自卫军的疯狂绞杀中。也正为此,仅仅在半年内,那位在紫禁城里享受着一身胸毛的顾问先生爱抚的慈禧太后就曾连发十二道上谕嘉奖苗沛霖。
随着张乐行部最终完全退出淮北,苗沛霖也渐渐做大了起来。“官军借苗练以制捻,彼亦借官势以号召”,以至“该练遂挟制官府以显”。
;
喜欢太平天国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