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崔希逸的问话,宋通也笑着回道:“耐心等到就是。”
“唐蕃的千里边境,各处都是守御严谨。”崔希逸一边在脑海中想着双方的军事对比状况,一边说道,“但处处防御,还是应该知道对方可能的进攻重点,于我方才是最为有利!”
崔希逸的这个观点,当然是每一位作战统帅急切、务必想要了解,但又破费脑筋去思索、探寻的。
知道了对方的进攻重点,我方就可以集中优势资源,予以事先准备。待敌人真的来进攻时,我方就可以立即动用这些优势,将对方击溃,甚至围歼。
但我方这样想,对方也是这样想。
从秦州一带,直到河西走廊的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都可能是唐蕃双方展开大战的战场。
至于在何处展开真正地进攻,是双方的统帅团队,需要反复斟酌的。
而且,这样的进攻,对于先发制人的一方,有着极大的优势。毕竟,发动突然袭击,可以令对方措手不及。
目前的状况,是吐蕃吃了大亏,唐方占了便宜。这样说来,应该是蕃方会率先发动报复式的进攻。
如果这成为现实,对于防守一方的唐方而言,尽可能估摸出蕃方进攻的具体位置,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因为长达几千里的防线,唐方当然不可能都配置上优势兵力。而蕃方,却可以凭借对山地地形、地势的熟悉,发动神出鬼没的袭击。
此时,听到崔希逸的心中疑虑,对历史颇有了解,并且确信己方已经准备停当的宋通,显得很有自信。
“还是在青海以西的鱼海地区!”宋通镇定地说道。
崔希逸听罢,心中盘算许久后,还是略微摇头:“前次征战,我们就是在青海以西地区,对他们进行了大面积围剿。若是他们前来报复,也应该会心存忌惮。既然如此,他们怎么可能还会从这个方向反击呢?”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
这句话,既可以鼓舞、激励人们继续勇敢前进,也有一些观点模糊、盲目的对地方。
譬如新时代常说的“沉没成本”,就类似于赌徒心理——越是输了,越是输得惨烈,越是想要夺回损失。但大多数换来的,是更为惨重的损失。
这是客观事实,是人人几乎都知道,都明白,也都相信的话。但就是无人愿意,或者狠下心来去改变这些事实的道理。
宋通想着,就对崔希逸继续说道:“蕃人自恃强悍,必会心中不服。他们认为在军事力量上,他们占尽优势。前次的失败,只不过是他们没有做好准备罢了。”
崔希逸听着宋通的话,也是连连点头。
当下的大唐,虽然可以算作是历史上兵强马壮的强盛时期。但即便如此,或者是出于汉人天然的不侵略、只防御的心理,或者是出于不想妄兴兵戈的仁慈。
总之,每到秋冬季来临的时候,唐方就要焚烧祁连山内,各处山谷中的荒草。这就可以使得多以骑兵来进攻的蕃方,后勤供给发生困难。
这个唐人的专有策略,虽然简单有效,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来唐方的无奈:即便唐人兵将也是强悍,但对于熟悉山路的蕃方,还是感到很挠头——因为把握不好他们的进攻方向,也就不能集中兵力去应对。
唐方这个举动,在蕃方看来,肯定有唐方的军事力量较弱、蕃方的力量较强的感觉。
这样的心里优势之下,蕃方肯定是越来越骄横。
但蕃方既然骄横,自然就可以选择多条进攻线路。比如沙州、瓜州一带的山谷,再就是黄河、湟水一带的河湟地区。
对于这条绵长的交境线,崔希逸知道,这其中随处都可能成为蕃方来袭的战场。而唐方,的确显得被动。
但是,现在宋通认定唐蕃双方未来交战的地点,仍在青海以西地区,也还是令崔希逸不能完全认同。
犹豫一会儿,崔希逸再说道:“的确听到密报,说是蕃方的大相乞力徐,一直留在了伏俟城。但这或许也是敌方的障眼法,还是要慎重对待的。”
熟知历史的宋通,务必要说服崔希逸——这位河西地区的最高军事统帅。只有这样,唐方才能把优势兵力集中起来,对蕃方一战而全胜。
“双方对敌,混如博弈。有时候是故意示弱,有时候是布下疑阵。”宋通拱手说道,“乞力徐显露自己在青海以西,正是要唐方生出疑惑。但事实是,”
宋通看着崔希逸,缓缓地说道:“乞力徐就在青海以西。并且,他会一直在那里,会亲自指挥大战开始!”
崔希逸听着,连连点头。
作为统帅,忌讳的就是鲁莽,但更为忌讳的,是疑惑不定。
有道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这里面说的,肯定不是将帅真的无能。而是说将帅的犹豫不决,会使得部下茫然,会使得敌方开心。
宋通接连献策,从日常生活方面的冰饮,一直到火器的制造、火器营兵士的操练,再有农事的指导,最终更有春天的两次大胜蕃方。
对于这样的人,又还是自己亲自选定的爱婿,崔希逸若是不能信任,或者说不能尽可能信任,那才是真的糊涂将帅了。
点头称是后,二人再商议着如何利用蕃方这个策略,唐方也进行针对性地反击。
宋通笑着说道:“蕃方虽然示强,但他们内心也是虚弱可知。就如摆下了圈套,我们需要谨慎对待而不能惊走野兽。因此,”
喜欢一枪刺回大唐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