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大明风雨飘摇之际,郕王朱祁钰临危授命,担负起了挽救大明于危亡的这个重若万钧的重担。
皇帝登基过程繁琐复杂,更不能马虎大意,即便是如今形势危急也容不得丝毫简缩随意。
登基大典正在紧张的筹备着,但是眼前需要解决的还是大明目前所需要面临的危局,瓦剌大军挟持正统皇帝扣关,京师危机,处处都需要快速解决。
大朝如今是天天不断,即便是确定了身份,在没有彻底登基为帝之前,朱祁钰都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哪怕他熟知历史,但是他的任何一个举措就有可能改变历史。
这一日,大朝会进行了到了末端,毫无疑问,此次商议又是以明日再议结束,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能够提出有效的处事手段。
忍了许久的朱祁钰终究是坐不住了。
一直都在充当吉祥物,自始至终没有开口的朱祁钰站了起来,他目光一扫下面的大臣,正声说道:“众卿,土木堡一战,皇上成了也先的俘虏,且也先大军并未撤军,京师危机未结,对于也先的要挟,本王自是已祖宗基业为主,但也不会放弃救回太上皇。”
众人点头,对此表示认同,便是那些心存不满,想要立刻救朱祁镇回来的文武官员也知道不可能,也逐渐安静了下来。
见此,朱祁钰继续说道:“当务之急是怎么打退也先大军,确保京师安全,此乃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
土木堡大败之后,大明二十万精锐损失殆尽,即便是有逃回来的也都被吓破了胆,毫无再战之力。
而京师附近虽说军队也不少,但大多都是老弱病残,根本就不可能是瓦剌大军的对手!
如何解眼前燃眉之急成了即将登基的新朝的第一个难题。
一时间,朝堂之上纷纷议论开来。
“臣建议议和,先解眼前之困局,日后在途他法。”有大臣提议,认为眼前只有议和一法,不但能够救回被俘虏的正统皇帝,还能暂解困局。
“不行,我大明太宗皇帝曾立下祖制,不赔款,不和亲,不纳贡。此事绝对不行。”此提议一出便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
这里说一下,永乐皇帝朱棣死后庙号太宗,成祖是明世宗朱厚樬尊称的,后面书中便也已成祖论。
面对吵嚷的大臣,无法妥协的各种提议方法,人群中,一直没有开口的徐珵走出朝列,扫视周边,胸有成竹的说道:“启奏监国,臣最近一直在夜观星相,对照历数,发现此为我大明立国后之大凶之兆。如果武力抗衡的话,我大明只怕是凶多吉少。此时避难的唯一办法不是议和,也不是对抗,而是迁都南京。只有南迁,重回故都,我大明方可度过此次危机,转危为安,还望监国早做决定。”
迁都提议一出,顿时,整个朝堂为之一静。而后,更加喧嚣的吵闹声轰然响起。
迁都,等同放弃了大明的整个北方地区,即便是保全了大明的半壁江山,日后想要收复又谈何容易。
况且,迁都等于投降,等于不战而逃,比割地赔款更加不堪。
面对这个提议,朝廷竟然有众多大臣表示支持。
自然,对于这一荒唐,无稽之谈的迁都也有很多大臣反对。
沉默不言的也不在少数。
各自为了各自的支持搜肠刮肚的想尽一切借口试图说服他人,但却又无功而返,到了竟然演变成了口诛笔伐,相互攻讦起来。
迁都,议和,只有极少数人主战。这在后世朱祁钰早已知道的事情,如今亲眼所见,亲耳听到心里依旧怒火不息。
身居庙堂,执掌高位却胆小如鼠,虽然他们考虑的问题更加全面,但是面对外敌入侵,却依旧向着避而不战,这已经不是怯懦的问题了。
朱祁钰没有表态,冷静的看着这一切,而后向王直发问:““王老大人认为该如何?”
“臣,臣,臣以为当另议。”王直一时间也不知道是该打还是该迁都或者议和。
其实,在心里他是赞成迁都的,以如今的形式,打真的不一定打得赢,甚至都有王朝倾覆的可能。
议和和迁都无疑是最为稳妥的方式了。
朱祁钰摇了摇头,心中对于王直有了更为直观的看法。
“于大人认为该当如何?“他又转问于谦,其实对于于谦的回答他早已在史书上看到过,知道于谦的决绝,但还是忍不住问道。
“建议南迁之人,该杀!”
于谦默然开口,面无表情的脸上有着让人打心底发寒的杀气,吓的提出南迁的徐珵脸色发白。
一言而震慑朝堂!
满朝文武瞬间鸦雀无声,吃惊而意外的看着这个原本并不显眼的兵部侍郎。
于谦冰冷的目光扫视一周,之后,他厉声说道:“京师,乃是天下的根本,皇陵,宗庙,社稷都在这里,如果就此迁都,大事必然不可挽回!”
“瓦剌占据我大明大面积土地,便会愈发强盛,我大明失去大面积土地臣民,便会大大削弱实力,想要日后北伐瓦剌更加难上加难。难道诸位忘了两宋是如何被灭的吗?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
于谦的一番怒吼震醒了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朝中第一号人物吏部尚书王直也终于下定了决心,站出来公开支持于谦,放弃南迁和议和,积极备战。
其余大臣见此也都下定了决心,纷纷站了出来,认同并支持于谦,不迁都,坚决死战到底。
“好!”
喜欢大明天子录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