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集团的来历以及主要人物都已经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描述了,接下来就开始进入正文了。关陇集团登上政治舞台是从支持西魏建立开始的,从而才有了西魏完善府兵制,才有了八柱国、十二将军。但是关陇集团真正得到长足的发展还是从北周开始,从北周开始,与李渊与唐朝与隋朝有关的一系列人物事件也将一一揭开。
这里西魏就跳过了,毕竟西魏说实话就是一个傀儡政权罢了。西魏是由北魏分裂出来的一个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南梁对立的一个割据政权,它的第一个皇帝是权臣宇文泰拥立的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前面提到过宇文泰不是杀了一个皇帝吗,就是从高欢手下跑过来的,说实话这个皇帝也悲催,以为来到西魏可以受到万民敬仰,获得大权,然而谁知道死在了另一个权臣的手里。
话说历史上,权臣也分为两类,一类就是自己想当皇帝的,比如李渊的姑父大隋的创立者杨坚;另一类就是喜欢在幕后操控,过着导演的瘾,比如我们现在说的宇文泰、再比如三国的曹操其实就是这种人。提一句曹操是因为宇文泰的经历跟曹操差不多,都是自己没称皇,等自己死后,自己的儿子立马就一脚踹开了皇帝,自己登上了大统。不同的是曹操的儿子曹丕自身能力强大,压着最大的野心家司马懿都不敢有任何反心,而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却只是个傀儡罢了。
宇文泰这个人,有能力,并且能力不仅仅体现在朝堂上体现在内政上,还体现在军事上。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一统中原大地,这也是历史上任何一个在分裂时代最巅峰的那一批人的共同理想。宇文泰是这么想的,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个枭雄东魏的高欢也是这么想的。于是西魏与东魏在宇文泰与高欢时期进行了四次战争。第一次小关之战,宇文泰胜;第二次沙苑酣战,宇文泰再胜;第三次河桥之战,高欢在失去手下头号战将高敖曹的情况下惨胜宇文泰;最后一次邙山之战,这次高欢大获全胜。
总的来说两者不分伯仲,但是乱世出枭雄更出英雄,两方手下都有着大量的文臣武将,加上自己本身也很厉害,都善于用人,善于纳谏,于是在后面的十几年间南北就出现了一种相对比较平稳的时期。这段时期南北双方的经济都得到了一定的恢复,然而公元556年,西魏再次陷入了动荡中,这次动荡的出现的原因就是西魏的导演宇文泰死了,不,应该说是崩了,至少也是薨了才对(这里说一句,古代对死这个字的说法以及谥号都是挺有讲究的,并且挺有意思的,之后会专门用一章来写一下古代的谥号与死的说法,这里提前说一下这个崩就是古代皇帝死了,比如驾崩,薨则是王公大臣死了就叫薨),不过不管怎样,刚刚开始恢复的西魏因为宇文泰的死又陷入了动荡之中。
公元556年四月,宇文泰北巡,八月渡北河,九月在回来的路上到牵屯山的时候染上了重病。虽然古代有着诸如华佗张仲景此类的神医,但是古代的交通是个大问题,而宇文泰又是在北巡的途中染上重病的,虽然是在回来的路上,但是这个牵屯山大概就是现在的宁夏固原,而西魏的都城在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这个就不用说了吧,距离太过遥远,再加上长年征战留下的病根,于是宇文泰这一病,直接就到了现在下病危通知书的程度。虽然电视里经常演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但是病人能依靠自己强大的意识来进行自我恢复,但是很遗憾,宇文泰的自我意识没有电视里那些人的强,就更谈不上自我恢复了,于是他要死了。
在他死前,他很惆帐,是真的惆帐,他是一个权臣,为什么能当权臣呢?除了他本身的能力以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帝小,所以需要别人帮忙管理。历史上管这个帮忙有许多说法,皇帝他母亲就叫垂帘听政,皇帝他叔一类的就叫摄政,皇帝他太监他权臣就叫弄权。反正就一个意思,皇帝你太小了,我帮你管理下,等你长大了就把权力还给你,当然了这个还是肯定要还的,但是皇帝能不能长大就是一个问题了。虽然宇文泰不是皇帝,但是他的权利比皇帝还大,并且他的儿子很多,但是都还小,并不具备对抗那些老狐狸的能力。于是宇文泰怕啊,怕出现另一个宇文泰,自己的儿子实在达不到现在自己的地位没关系,但是至少得保住小命,宇文家不能绝后啊。
于是,他做了一个深思熟虑又很坚决的决定,他决定将他的侄子宇文护叫来。这个宇文护是宇文泰的侄子,早点跟随宇文泰与东魏多次交战,屡建战功,并且长年跟随宇文泰,宇文泰自己是比较放心的,但是他却忘了一句话财帛动人心,而权力更动人心。在宇文护来了之后,宇文泰说了很多,但是历史记载有限,不过我们也能想到大概就是首先打感情牌:你是我侄子,是我最看好的后辈,我一直都很喜欢你;然后抒情,我的统一中原的志向还未完成,我不甘心啊;其次勉励,我的志向只有你能完成,你一定要完成我的志向啊;最后表明目的,你的弟弟们都还小,希望你能帮助他们。这个事件在历史上也很有名,叫托孤。只不过托孤也分成很多类,一类如诸葛亮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死了,诸葛亮还为了老刘家的基业在奋斗;另一类就是在你死后,顶替你拥有你的一切,这里的宇文护就是这种人。面对唾手可得的最高权力还是帮助宇
喜欢读唐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