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北朝这么长的历史中,有才能的皇帝不少,但是能被称之为英主的,整个南北朝这么长的历史中也就只有两个,一个是宇文邕,另一个则是大隋的开创者杨坚。今天我们就先来说一下这个宇文邕。
在宇文护死后,北周迎来了一个独属于宇文邕的时代,十二年的隐忍并没有让宇文邕废掉,反而让他成为了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并且在这十二年中,他看似对权力无欲无求,但是在暗地里做了大量的准备,对北周国内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在他掌权之后,马上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的第一条政令就是灭佛!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原大地以来,虽然一直处于发展状态,但是始终不温不火,毕竟当时汉朝大家都知道独尊儒术,儒家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其次就是本土宗教道教影响力也非常大,所以佛教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一下子就火了,为什么能火呢?除了本身的教义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统治者的大力推崇。
分两部分说,先说佛教的教义,佛教的教义是很多的,但是那段时期佛教最主要的宣传教义就是今生受苦,来生享福这么一条现在看起来奇葩,但是在当时却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追捧的一条教义。我们现在都知道这些其实就是洗脑,画大饼。但是在当时却真的有用,根本原因就是当时的百姓苦啊,是真的苦啊,易子而食这种事都时有发生。连年的战乱,老百姓流离失所的太多太多了,并且由于贵族的垄断,底层的百姓几乎是没有晋升希望的,他们迫切的需要精神慰藉,需要一个能给他们安慰,让他们坚持在乱世中受苦的理由。而佛教的来生说就很明显的符合了当时百姓的需要,我现在给你们这些贵族打工,我不反抗,因为下辈子就是你给我打工了,这个类似于阿q的精神战胜法。但是不得不说,这个东西还真的有用,起码当时的百姓真的信了,而统治者看到这种东西能稳住百姓,稳住了百姓也就稳住了自己的统治,于是一脚踢开了儒道,大肆宣传佛教,并且由于统治者带头信佛,效果出奇的好。于是南北朝的大地上出现了一座又一座的寺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对佛教盛况最好的写照。
那么到了北周,佛教发展到怎么样的一种态势了呢?说个数字吧,200万,北魏末年整整200万的佛教徒,这是一种什么情况。要知道北魏人口最多时也就3000万,佛教徒占了整整十五分之一。并且北魏的佛教徒是一种高薪免税职业,比现在的公务员事业单位还好了很多倍,他们享受着百姓的供奉,有着自己的土地,不用缴纳赋税,所有的收入百分百自己所得,并且皇帝贵族什么的还时不时的赏赐他们东西,你们说这个职业好不好,当然好了。当时百姓的最大理想其实就是当和尚,他们没有成为贵族进入仕途的希望,但是可以当和尚啊,于是寺庙就像牛皮廯一样在北周大地上蔓延开来。
200万的人口成为了和尚,他们不用工作,不用劳动,不用服兵役,不用纳赋税,不仅导致北周的财政收入大减,并且当和尚的还基本都是壮年的劳动力,那么谁来种田?谁来当兵?要知道宇文邕的志向就是统一南北,统一是什么,就是打仗,把你打没了,你的东西就是我的了。古代的战争不同于现代的科技战争,古代的战争比拼的就是人口与钱粮,你佛教把我最需要的两样东西给夺走了,宇文邕能忍吗?肯定不能忍啊。并且周武帝宇文邕掌权的第二年,关中荒旱,民不聊生,周武帝命令贵族与特权阶级拿口粮出来帮助百姓,那些贵族都拿出来了,但是这个寺庙里的和尚公然违背周武帝的旨意,不仅没拿出口粮捐赠,竟然还借着荒年放高利贷。这下彻底惹怒了宇文邕,你把我最需要的东西拿走了,我现在还没稳定下来,先放着你蹦跶两年,但是你这个时间还给我添堵,你这是活腻歪了吧。宇文邕可以忍宇文护十二年,因为他没有足够的力量与宇文护掰手腕,但是你佛教又算什么?宇文邕表示,我忍不了了,不能忍,那就灭了它吧。
而且周武帝虽然是信道教的,也跟着父母学佛,但是还是认为儒家才是治国之本,于是周武帝就多次召集儒道佛三家来辩论,辩论的目的就是来看下哪个教义最好。在公元573年的末尾,周武帝决定召开一个全国的宗教人士座谈会,目的就是给全国的宗教来排个位。上面也说了周武帝信道,但是觉得儒家才是治国之本,佛家只是配合看看罢了,按照周武帝的想法,这个排位应该是儒一道二释三这么一个排名,宇文邕还是希望用一个比较缓和的手段来解决佛教的。但是佛教这几十年发展的太快了,发展的快,又天天被一群信徒哄着,被统治者赏赐着,加上天天宅在寺庙里不与人交流,情商基本为零。于是在这么一个座谈会上,佛教的代表不满意了,就我佛教现在这个情况,我排第二,你问问谁敢排第一?你倒好,你给我弄了个第三,不行,必须重新排,不排你就等着,我这几百万的佛教徒可不是吹出来的。好嘛,给脸不要脸,还威胁我,于是周武帝更愤怒了,北周大地上开始进行了一次彻彻底底的灭佛运动:寺庙拆了,经书烧了,所有和尚强制还俗。这么几条政令一出,朝堂上闹翻了天,毕竟信佛的贵族很多;老百姓也非常不满。但是有用吗?没用,周武帝执掌大权之
喜欢读唐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