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若无冰糕棍材料,农村孩子还会用杨树叶梗来作“签”,然后继续“挑”,或舍弃这种玩法,转而以梗相拉,即比谁的杨树叶梗韧性大,通常老梗会比新梗要难拉断,但凡事无绝对,这个看个人行运了,以梗不断者为胜,而以梗持续不断者为王。这也算是一种纯天然的娱乐方式了。
虽然那时候的孩子,对杨树梗颇为喜爱,但时光辗转至今,如今的杨树上,除了长有叶梗外,还生有让人厌烦的“杨棉”,而这在多年前,是不可思议的。所以现在村庄里的高大杨树,被人们陆陆续续的砍伐掉了,或许最终会消失吧。
9、射箭。
农村孩子玩的“射箭”装备,并不像城里的那么精美,往往十分简陋,却显得“得天独厚”,富有人文气息,通常是由农村孩子,自己diy(指“亲自动手制作”)而成,所以等到玩耍起来后,孩童会更加满足。
那,农村孩子是如何diy的呢?一般是这样进行的:先去产有竹竿的婶婶家,问其要根已经被疈(指“剖开,破开”)成片的,且早就晒干了的竹疈(竹疈,指竹子被剖成单片)。然后,拿着竹疈,再去自家爷爷家,向他撒娇似的索要,索要早已被他汖好(汖,指麻秸被剥皮)并干燥脱水的,轻盈盈的麻秸杆子。通常,自家爷爷都会给一堆的,也会帮着折成合适的长度。当然,还会找根红色的塑料绳或者绿色的渔网线(是一种十分耐用且结实的纤维捻线),来当作孙儿的弓弦,然后仔细帮着绑好,如此,才算是“大功告成”。
因为弓弦是富有弹性的好绳好线,所以放置在弓身、弓弦上的麻秸秆子(即箭)会被射出不近的距离,虽然比不上弹弓的射程,但也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娱乐方式了。
然而,天**玩爱冒险的孩童,自然不会满足这种射程,通常会再次“改造”:在麻秸秆子的头部,插一根锃亮或发锈的铁钉,或故意引燃头部,使之冒烟,如此才制成了“传说中的“铁箭”与“火箭”——倒也挺“名副其实”的,还能增加一定的射程。紧接着,会随身携带着“铁箭”,或是射向高树,或是去射自家屋梁上的猖狂老鼠,可大多是老鼠没落下,箭倒下不来了,都被钉在上面了,只能慢慢等待被风吹掉了。
当然,这种玩法是十分危险的,因为误伤人后,会有破伤风的风险,但那时心思稚嫩的孩童,心里想的,却总是一场又一场的冒险,以及能拥有无数欢声笑语的故事…人不风险,怎过好童年?或许真是如此。
10、打呆喽。
“打呆喽”,即“抽陀螺”,是一种利用鞭子抽打着旋转的玩具。“陀螺”,是一种木制圆锥形物体,上端粗犷,下端窄尖,中部绘刻有圈道。通常将陀螺下端着地,以鞭绳徇着“圈道”匌绕,缠好后迅速旋转着释放“陀螺”,使之不停旋转。抑或是,用手直接使陀螺在地面上旋转,然后用鞭绳抽打,以使其继续旋转舞动。
因为陀螺是一种需要抽打的游戏,人抽打得越狠,陀螺旋转得越猛,所以“抽陀螺”也被称为“抽贱骨头”。而这个名称,据考证,还有一段典故:在上世纪40年代,当时老北京的孩子把抽陀螺叫做“抽汉奸”,因那时日本人侵占了北京城,不少汉奸助纣为虐,他们跟日本鬼子一样招人恨。于是,老百姓就借抽陀螺时出气儿,一边抽一边说:“抽汉奸,打汉奸,打败日本,打汉奸。”抑或是,“抽汉奸,打汉奸,棒子面涨一千。”以此来解心头之愤恨,于是“抽贱骨头”便应运而生。
但对于孩童间来说,并不知会“抽贱骨头”的含义,他们最在意的,往往只会是谁的陀螺旋转得时间长,即相互比较抽打陀螺的力度与时间,也算是符合孩子们的天性了。
同时,由于这项活动,十分强健身心,便久久不息,成为竞技传统,因此常在冬日天气,或天气凛冽的季节,远远听到空气中响起一阵阵“啪啪啪”的声音,也能近景看到,不知疲倦的旋转陀螺,当然,还能感受到人们对于生活的认真执著,鞭策着前行。
((www.520dus.com 书呆网全网最新))
喜欢我是逍遥皇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