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
意识是什么?
这本该是最先被回答的问题——不然,接下来的陈述只会让你一次又一次产生相同的疑问——但它又是直到最后也没被回答的问题。其实,不只是这篇文章,整个灵学界都无法给出正确的答案。
不但回答不了,灵学界还厚颜无耻地提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意识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我想,那篇由十余位“公会”的灵学家所撰写、仅仅几千字的《初级灵学》一定弄得你一头雾水。
简单总结一下,他们写作的模式只有两种:一种是用一堆你不明白的词解释一个你不明白的词,而另一种是,更糟糕的,用一个你不明白的词解释一堆你不明白的词。
现在,不开玩笑地说,这篇文章是写给已读完《初级灵学》的你的。
我要从头开始讲,从那个被稀里糊涂地烧死的异教徒开始讲,一直讲到现在,有某个灵学组织(其实就是“公会”)用似真似假的《灵》系列故事告知世人灵学界存在的现在。
这一百五十多年的灵学史,加上你耳熟能详的几个人名,再以多段趣事做点缀,组合出来的东西绝对要比《初级灵学》易懂而有趣许多。
顺便一提,那个写《灵》系列故事的安迪,我在某个座谈会上见过他一面。他看上去是个挺不错的人,只是莫名其妙地,长得有点亚洲化。
等等,说不定他就是亚洲人……
再就是,艾米莉亚·沃尔顿小姐,我实在没理由相信你会读这篇文章,但如果你读了,我想让你知道,我的办公室位于公会的后门附近,而那一次,你偷偷买了一根热狗回来,结果被我从门缝中看到了。
我知道自己不该把这件事写在这篇文章里,毕竟你的完美形象容不得一根热狗的玷污(其实还有罂粟籽面包、洋葱切片、腌黄瓜和黄芥末),但我还是忍不住想要引起你的注意。如果这种事有幸再发生一次,我一定会把你吃热狗的那一幕也看到。
————————————————
一、本该拥有更准确名字的“灵学”
————————————————
十九世纪末叶是灵学的启蒙时期。
在那之前,灵学更像是神学中一个不能被正常提及的分支。一群过分虔诚又过分理性的教徒聚集到一起,想要弄清楚上帝的本质。当然,他们寻求的答案不是记载于《圣经》中的、有些含糊不清的那个,而是既准确又理性,还能被一定数量的研究结果所证实的那个。这种亵渎造物主的做法,自然只能在暗中进行。
经过漫长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外加罕有发生的非人道主义实验,这群人还真的找到了一个答案,更准确地说,是找到了一个字眼——意识。
至于这个“意识”,你先不要去想它在字典里的定义。如果对它进行描述,它应该就是那个能让你思考,以及能让你感受与抒发情绪的东西。你当然也可以用其它的字眼来命名它,像是“思想”,“意念”,“灵魂”,或者“大白菜”。好吧,最后一个是我瞎编的,以便阐明我的意思。
在灵学中,“意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代指一种独立于物质与能量之外的存在形式。而上文提到的那群教徒认为,上帝的本质是所有意识的集合。人所拥有的意识是上帝给予的,并且曾经是上帝的一部分。
所以,意识是什么?它总得是某个东西吧。就像“能量”也是一个抽象概念,你显然不能说自己看到了一个“动能”,但你可以说自己看到了一些粒子或几段波,而“粒子”或“波”就足以回答“能量是什么”的问题。感谢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我们还知道在条件满足时,能量与物质可以相互转换。换句话说,如果抛开“意识”的概念不谈,我们所认知的世界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得到了统一。剩下的,就是看m理论的证明和外星人毁灭全人类哪个先发生就好。
麻烦的是,意识独立于物质与能量之外,因此,回答“意识是什么”,就成了与回答“上帝是物质还是能量”一样的难题。好在,一位名叫亚伦·所罗门(aaron)的教徒找到了答案,而这个答案是:
这个问题永远都无法被回答。
所罗门将意识的存在形式分为两种,即游离态意识与附着态意识。游离态意识是不具有意义的。它无法被测量,也无法被定性。附着态意识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大白菜”,你可以在任何一种生物上找到。也就是说,在意识附着于生物之前,它的实质不能被回答,而在附着之后,它的实质已经改变,所以即使被回答了,也不会是正确的答案。
所罗门欣喜地将自己的理论分享给其他的教徒。他甚至还留了个心眼,没有用“游离态意识”与“附着态意识”之类涉嫌亵渎上帝的字眼。他只是说,上帝以非人类所能理解的形式存在着,而当上帝以耶稣降临时,他已经改变了存在的形式,以便人类能够理解。因此上帝永远只能被瞻仰,不能被解读。
这本来是一番好话。可惜的是,所罗门的表达技巧实在是太烂了,以至于他的话在更多教徒听来,就像在说“上帝并不存在”一样。嗯,他没过多久就被烧成了灰。
虽然所罗门稀里糊涂地把自己弄死了,他有关游离态与附着态意识的理论却被后辈们沿用了下来。
还记得我说过十九世纪末叶是灵学的启蒙时期
喜欢雨中孤宅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