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边陲有一座小城,名叫叶城,叶城位于西北走廊中间的一块小小开阔地,北边是天山山脉,南边是昆仑山脉,虽然小城的名字叫叶城,但却是黄沙漫天,城里城外都只剩一些枯枝烂木,丝毫看不出一点绿叶之意。
残破衰败的小村庄在漫天的黄沙中显得十分寂静,城北口的小土坡上,有一个小男孩拿着一截枯树枝,坐在地上,在沙子上一笔一划,歪歪扭扭地好像是写的,“赵三立”三个字。
小家伙似乎感觉不太满意,用手胡乱抹去,皱着眉毛,腮帮憋的通红,极其认真的重新写着,虽然是握着一棵小枯枝,但握笔的手法却有一种中原大家风范。
徘徊在峡谷的风,卷起了地上的沙子,吹的小家伙睁不开眼睛,地上刚写好的三个字还没来得及慢慢品味,就被风吹散了,小男孩拍去了脸上的沙子,重新整齐了一番地面,准备重新开始下笔的时候,一个稚嫩的男声在一旁的坡下喊道:“三粒儿,城南口来了两位大侠,他们要在碑子那里一决高下啊,快走,去慢了可就没有好戏看啦。”
在这座江湖人称背柱子的小城南门口,立有一块巨大石碑,上面刻着由大朔王朝三圣之一的书圣张白羽写的九个大字“数十年江湖,死战于此”。
在十一年前那场血腥惨烈的西北走廊之战的最后,张白羽死战四个月身中九刀十七箭,最后力竭而死,死前用尽最后一口气,以袖为毫,以血为墨,在黄沙之中挥出这被中原士子推崇为大朔第一狂草的九个大字。
后来由西秦金石家戴安道为了纪念这位为国牺牲的书生,耗时月余,将这九个字雕刻在了昆仑山的一处悬崖上。
大朔三仙之一的酒仙李少游来到此处祭奠老友,痛饮三日之后,醉意大发,以臂开山,取出这一方崖石,负石狂奔数十里,将崖石竖于叶城城外,然后以掌为刀,刻成碑状,最后单人立于碑顶,一脚猛地踏下,石碑陷入地表数米,四周地表猛然翘起,像一把把刀剑环绕着巨大石碑。
李少游临走之时留下的一句“碑下虽无白骨,碑上却有脊梁”便成了背柱子城名号的由来。
至此,叶城便成为了中原江湖在外的一根脊梁,被边塞游侠儿笑称一声,背柱子城。
江湖上,有名的没名的都会慕名而来,大多人都是来此祭奠那些故去的人,当然也有不少人来碑下决斗,只为搏一搏名声。江湖外也有许多人来到这里,只为了上一炷香,感谢十一年前在此地战死的数万江湖儿女。
写着赵三立的那个小孩子站起身来,拍了拍衣服的沙子,对着坡下的少年喊道:“柴刀,等等我罢。”一边喊着一边冲下了土坡,与那少年向着南门口飞奔而去。
两人来到了南门口的一座客栈,他们顺着客栈外的木梯爬上距石碑最近的客栈的房顶,掌柜的和店小二都早已立于房顶。
客栈内的食客们也纷纷端着饭碗,走出客栈,他们或站或蹲,边吃边望向巨碑那边,掌柜的一手扶着一个轻声说着:“三粒儿,柴刀,你们两个慢点,来这边坐着。”
三立认真回礼到:“谢谢张大叔。”柴悼急忙的坐到张掌柜旁边,然后直愣愣的盯着石碑那边。张掌柜笑着说:“希望这次不是搏名声的江湖宵小。”
碑下,两位侠客打扮的男人相隔十多丈对峙着,其中一人,一袭白衣,在漫天黄沙的映射下分外扎眼,他左手提剑,右袖气机外溢,不停鼓动。
另一人,头戴斗笠,背负包裹,左手反握二尺短刀,如若你仔细瞧的话,会发现那是一把断刀,在他身旁还有一把三尺长刀插在地上。
一时之间,狂风卷起黄沙,白衣剑客左手向前一送,剑柄出鞘一尺,露出一尺的剑刃散发着寒芒,他右手握住剑柄,身形向前弯曲,准备拔剑而起!
斗笠刀手横刀于胸前,似乎是走的防御起手姿态,剑客左脚猛地蹬地,快步向前冲去,突然身形一抖,右手将长剑抛于空中,身形一侧,右脚踢中剑柄,长剑飞出!
左脚脚接着一踏,身体跟上长剑,右手快速握住剑柄,只剩下剑鞘向前而去,握着长剑的剑客跟着剑鞘一起向着刀客冲去,整个动作一气呵成,瞬间完成。
刀客在剑侠动的同时,向前冲去,见剑鞘袭来,身形一顿,左脚向左一踏,身体左移躲过了这一离鞘,斜身反手刀,跃起劈向剑侠,剑侠眉头微皱,身体后仰,右手横剑,挡住了这一刀,然后提脚向刀客腹部踢去,刀客左手挡住这一脚,两人都向后退出几步。
刀客微微一笑:“润白,这几年功夫进步很快啊。”白衣剑侠面不改色,挥了一下手里的长剑,向刀客急步迈来,一剑斜提滑向刀客,刀客反手刀挡住,剑侠的剑一滑错过反手刀,挑向刀客右肩,刀客向后微微一侧躲过这一剑。
随着剑侠的滑剑攻势愈发猛烈,刀客渐渐不支,挡下一剑后向后一跃,站定后身上以被剑尖点中数个小伤口。刀客咧嘴一笑:“不错不错,看来师傅的滑剑已经被你完全掌握了,师兄我就不让你了。”说罢,走近那把立于地上的三尺长刀,右手反握。
掌柜望着这一幕的喃喃道:“滑剑王笙与反手双刀余雪走,永淳最后的余晖了吗?”
刀客深吸一口气,双手反握一长一短两把刀,一口气提起,狂奔向剑侠:“润白,来接住我这一招。”
刀客奔向还有三丈左右时,身体一斜,腾空而起,
喜欢温酒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