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下龙湾的事,给下龙湾城留下一个团作为守卫,给方鸿一留下100名工人作为骨干,顾二带着杨七和其余的人员返回关度。
有了煤矿,有了蒸汽机,顾二要造蒸机轮船。
顾二找来李子庆、刘二江,问他们:“500吨级别的造船技术你们吃透没有?”
李子庆说:“早就吃透了,只等师傅你下令。”
“好,如今给你俩一个任务,造500吨蒸汽动力轮船,这是图纸。另外,你俩抓紧时间研究1000吨级和2000吨级的造船技术。小船在海上航行太颠簸,不舒服,我们要抓紧时间造出更大的船。”
接到任务的李子庆和刘二江回到造船厂立即行动。
第一步是要造一个新的船坞。五百吨级的船长度都超过了四十五米,宽度超过了八米,原有的船坞太小,造不了这个级别的船。
经过研究,设计的新船坞,长六十米,宽十米,深四米。天车系统不像以前一样用木结构的,直接设计为钢架工字梁,起吊装置为定滑轮和动滑轮组。
设计好船坞之后,两人向顾二打《建造新船坞申请报告》。
顾二在报告上批示:同意。请唐维祥调派工程施工人员建造,请钢铁厂、水泥厂、砖窑厂按需要提供材料。
拿着顾二批示的报告,两人去找唐维祥要工人,跑钢铁厂、水泥厂、砖窑厂调配物资。
唐维祥调来500工人挖了5天,才把坑挖好。接着铺红砖,抹水泥,又花了5天。然后架设天车系统,因为钢梁之间有多处要用铆接结构,花的时间略长,用了十二天。
总之,前前后后花了二十二天时间才把新船坞建好。
但是,还不能立即造船,因为钢铁龙骨还没有送到。
李子庆、刘二江跑去找钢铁厂负责人蔡小乙、丁三强,摧促钢铁龙骨。
丁三强说:“你们来催我可是找错人啦,我虽然负责钢铁厂,但我主要管的是炼铁车间,生产钢铁龙骨是铸造车间的事,你们应当去找李大成。〞
两个人于是又跑去找李大成。
铸造车间很热,李大成正满头大汗地在工作。
李子庆、刘二江等李大成稍空,把他喊到车间外面,催要钢铁龙骨。
李大成一脸无奈的说:“你们也看到了,铸造车间忙得很。前段时间一直在忙着给你们铸造工字梁和滑轮,前几天才开始铸造龙骨。这个龙骨除了中间一根粗大的主龙骨之外,边上的肋骨纵横交错有几十根。主龙骨已经铸造好了,你们今天可以运回去,但肋骨全部造好还得再等三天。”
三天后,龙骨运到了造船厂。单个的龙骨配件重量普遍都达到了四五百斤,用天车系统把他们吊起来然后慢慢地一节一节的铆接装配。
架好龙骨,铺船的外壳,然后装配内部结构,在机舱装好锅炉和蒸汽机,最后给船刷上油漆。
从顾二下达建造任务,到第一艘蒸气轮船下水,整整花去了三个月的时间。
接下来造船厂一面继续生产五百吨级的蒸汽轮船,一面开始准备建造千吨级的蒸汽轮船。
当造船厂开始造蒸汽轮船的时候,顾二已经感觉到现在重工业生产产能太小,赶不上生产需要。
顾二和刘大光商量,将福建农户调一部分进三原区农庄和河间区农庄,将原有的农庄工人替换出来。
因为这些工人经过了几年的扫盲运动,都具备了一定的文化水平,并且受基地供养多年,具备了较高的忠诚度,适合将他们充实进工业工人队伍。
用这个方法,将两千多名工人充实进了工业工人队伍。
另外,扩大生产,铁矿石的产量也必须相应的提高。鸿基煤矿有20000安南民扶,从中拨了3000人,连家属一起调到涯州铁矿。
第一个炼铁高炉已使用一年多时间,砖石外壳的高炉使用寿命短,快到期了。而且,由于工业产能的扩大,第一个高炉铁的产量已供应不了生产需要。
在顾二布置生产500吨级轮船时,第二代高炉也开始建造。
先是铸造高炉外壳。
这次要建造的高炉,按顾二的设计,直径4米,高16米。
这个高炉有效容积200.96m3,是第一代高炉的11倍。
这就是工业升级的力量。
第一代高炉,是从无到有,实现的是零的突破。所以,第一代高炉小。
但只要实现了零的突破,工业升级的力量就十分巨大。
如今关度基地蒸汽机技术已突破,真正进入机械动力时代。有了机械动力,工业这头怪兽力量十分惊人。
在这次工业升级中,铸造车间由原来的几十号人增加到几百号人,天车和运输系统由人力升级到蒸气动力。铸造能力由原来只能铸造几百斤的坯件,到现在能铸造几吨重的坯件。
炼铁技术支撑了铸造车间的升级,现在铸造车间的升级为炼铁技术升级又提供了条件。
新设计的高炉外壳总重100多吨,按1米一截来铸造,分成16截,每截重量达6.25吨。这么重的坯件,在铸造车间没有升级以前,根本是不可能生产的。即使是在如今已经升级的铸造车间,生产这么重的坯件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还有一个挑战,就是外壳的安装起吊。每截6吨多的重量,不是脚手架能承受的。必须在在高炉地基周围建4个20米高的砖柱,并架上起重绞链,用机械动力拉动绞车,这才能把炉壳吊起,一截一截的拼装。
尽管困难很多,挑战很
喜欢回到明末建基地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