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州城南,二十里。
提到西域,很多人脑子里立刻会冒出这样的一副画面:
黄沙漫天,烈日当头,一长串金发碧眼的胡商,牵着一匹匹温顺驯服的骆驼,有气无力的行走在滚烫而漫无边际的沙漠上,骆驼的双峰之间,坐着一些用白色的面纱将自己的半张俏脸紧紧包裹起来的胡姬,她们的眼中闪烁着憧憬和希望,眺望着遥远的中土方向。
在很多人看来,西域就是黄沙、胡商,以及骆驼、胡姬。
但事实上,这些人完全搞错了在古代“西域”一词的概念。
自秦汉以来,中国的历代统治者积极西拓,将秦岭以西的大片土地收归到汉人的统治之下,其中汉宣帝于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将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天山南北麓,直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和帕米尔高原的范围,全都纳入西汉的统治之下,是汉人在西域地区建立统治政权的标志性/事件,而“西域”一词,也正是由此而来。
由此可见,在当时西域的概念主要指的就是今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以及新疆的广大地区。
但随着西汉政权的逐渐没落,羌、铁勒、回纥等异族部落开始逐渐在西域地区占据统治地位,到了三国时期,羌族甚至一度深入玉门关,占据了天水、酒泉、武威等今甘肃地区的大部分土地,三国之中的魏国,其西境的实际控制范围仅仅只到达凉州地区(今武威市以东),对于西域只有名义上的统治权。
直到西晋一统三国,正准备收回西域管辖权的时候,又遭遇了五胡乱华,整个北方都沦陷在了异族的铁蹄之下,西域地区自然就脱离了汉人的统治,开始彻底变成了异族的乐园。
这时候,广义上的“西域”范围,已经不仅仅只是再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部分地区,而是从今甘肃起一直到能通往中亚楚河流域的整个广大的半草原、半沙漠化地区。
也就是包括了今甘肃、青海、新疆,以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西的一大片区域,都可以被称之为“西域”。
这是什么概念呢?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柴宗训心心念念的沙、瓜二州,就属于西域的范围,听上去似乎像是寸草不生的荒漠之地,但实际上,在后世它们的名称分别叫做敦煌和酒泉。
如今我们从曾经的唐王朝国都长安(今西安部分地区)前往敦煌,坐飞机只要2个半小时,坐火车也只需要26个钟头,全程跨越1714公里,还不如从成都到拉萨的三分之二路程!
由此可见,西域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完全是一片又一片荒凉的沙漠,事实上,它包括了如今很多我们认为物产丰饶的适合种植粮食的地域,比如今天的伊犁、金昌、陇南地区,都是粮食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产粮大县。
更有曾经的河套平原,也就是如今的内蒙古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由黄河冲刷成“几”字形的那一大片区域,更是被称作“塞上江南”,日照充足,雨水丰沛,盛产各种农作物跟牛羊马等畜牧,自古以来就被视作是养活整个西北地区的关键。
所以我们所说的沙州,其实也并非是一片完全由沙子覆盖的荒漠,它实际上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都是可以耕种的,尤其是沙州以南直至瓜州地区之间的大片土地,都是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的农耕区域。
尤其是位于瓜州西北方向的苏干湖,如今虽然已萎缩至在地图上难以看见,但是在宋朝之前,它的实际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是西湖的五倍面积,足以灌溉周围超过100万亩粮田!
后来的西夏政权就是以沙、瓜二州为经济政治中心,东抗大宋,北御契丹,西边还要不断蚕食回鹘人的土地,凭借着仅仅七州之地,就能和当世两个最强大的国家分庭抗礼,由此可见这两片土地的潜力之巨大,并不像人们印象中的西域那样贫瘠和生存环境恶劣。
但就是这样一块堪称“富饶”的土地,在归义军的手中却显得全无活力,发展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因为归义军是由汉人建立的政权,在全是异族统治的西域地区,它显得如此扎眼和独树一帜,而且归义军坚持汉人血统,拒绝和周围的少数民族融合甚至通婚,导致它一直被周围的所有少数民族势力所仇视,树敌太多,归义军的处境便显得格外艰难。
曾经张议潮建立归义军、反对吐蕃人统治的时候,四方来拜,异族臣服,归义军的领土曾一度达到十一州之多,坐拥伊州(今哈密)、瓜州(酒泉)、沙州(敦煌)、西州(吐鲁番)、河州(临夏)、甘州(张掖)、肃州(酒泉东部地区)、兰州等玉门关内外、直至青海地区的大片土地,可谓是盛极一时,繁荣兴旺。
可是才仅仅过去一百多年,归义军的后代就将绝大多数领土丢失,西州、伊州等地区落入西州回鹘之手,甘州、肃州等地区被甘州回鹘所占据,鄯州(青海乐都)、廓州(青海化隆)重归吐蕃人的怀抱,就连兰州、岷州(甘肃岷县)也被陇右吐蕃所夺取。
归义军只剩下不到三十万人口,龟缩于沙、瓜二州之内,不断受到回鹘人和粟特人、契丹人的侵袭,他们无力扩张,甚至无力保护城外的耕地,每次异族的铁骑前来入侵的时候,都会将城外的大片大片的农地烧毁,归义军的军民只能龟缩在城内眼睁睁的看着,却拿那些拼命搞破坏的异族人
喜欢覆宋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