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父像台老旧的电视机,天线已经腐锈,是一丁点撒娇的信息都捕捉不到了。
他斜了林小靖一眼,什么话都没说,只重重地放下遥控器,转身进了屋。
刚刚冒出来的一点想要和解的小芽就这么被林父冻死了,林小靖叹了口气,算了,她无所谓了。
大年三十,林父照样喝得烂醉如泥回家,自从得知这片小区要拆迁的消息后,他整个人明显精神了许多,像是突然有了依仗一样,说话行事明显比从前“潇洒”多了,在酒桌上和同事讲话也是,颇有种得势的风范,“我们那个侄儿开大厂,认识政府里的人,他专门说了,肯定要拆迁。”
林母反而沉寂下来了。一方面是因为林父的高血压,另一方面则是林小靖的冷漠。
许是大年三十的原因,林母也没有和他吵架,只是唠叨了几句,“还是少喝点酒,医生都说过了,你这个血压,喝不得酒。”
正月初四的时候,林小靖还是提前回学校了,临走前,赵母不仅破天荒的送她上了公交车,还硬塞给她一千块钱,这让林小靖心里很不是滋味。
坐在开往火车站的公交上,她看着两边的高楼不断往后退,心里忽多了点那种叫做舍不得的情绪。
她看了电影《广岛之恋》
电影开始,yī_yè_qíng之后,男主角继续休憩,女主则清醒,除了男性事后疲劳,也突出女性的敏感,这里的设置符合实际。女主角在穿着和服窗外远眺,显示出性感。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认为,爱,是一种能力。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爱的功能,是对恶的消除。“经典的叙事都有恐惧,爱情恐惧的是阶级差异”。此说法思路正确,解构了爱情的心理道德因素,可惜不够精确。阶级差异,仅仅是恶的一种,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就受到阶层差异的伤害。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恐惧的是家族隔阂,类似于族群隔阂,隔阂伤害爱情,也是人类道德无能的表现。《泰坦尼克号》中,超越阶层的爱情让观众感到舒适,这是经典叙事的道德社会传播功能的体现。当下,国人动辄要车要房,电影也难以免俗,行走皆有暴发户姿态,大众文化对道德问题讨论的失败,精神荒芜便体现在此处。
爱能打败物质代表的ròu_tǐ之恶,所以彰显伟大。有了爱,还要做爱,便有了灵与肉的统一。
在本片中,男女主角一开始就缠绵,然后xìng_jiāo中女主讲述广岛中的见闻,两人xìng_jiāo完毕,开始交流,女主角回忆起痛苦过去而拒绝示爱,情节就有了推动力,悬念由此产生。《广岛之恋》ròu_tǐ表现克制,将男女情欲为电影整体的叙事服务,体现导演的功力。
乔治艾略特在《小说的艺术》中特别强调动机对于小说叙事的影响,动机是一种故事发展的动力,也是事件发展的线索。电影也是一样。在本片中,女主角便受到国家隔阂的伤害。没人能永远背负创伤,女主角的德国爱人在战后遭到杀害,自己被剃光头,精神受到创伤发疯。战后民族主义导致大众的癫狂,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也有表现。在中国也有剃光头的传统,不过动力来源于官方话语的阶级仇恨。
女主角的个人际遇导致心理失衡然后世界观崩塌,最终只能疯癫,或者自杀。对于本片,女主的心理创伤便是故事动力。而日本的男主是一个治愈者,就像广岛的创伤在那片土地上已经愈合,由来自广岛的男主来解决女主的心理痼疾,是一种隐喻。两人相爱,女主角回复爱的能力,也就恢复了希望。女主角发现自己已再次坠入爱河,但是又无法走出过去,纠结于是否留在广岛,又充满了对死去爱人的愧疚,实质上是要将压抑的过去再次接受,心理变化,符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模式。
如果故事背景换成正在越南打仗的美国大兵,治愈和救赎在叙事情理上则不成立。故事叫《广岛之恋》,体现出杜拉斯写作对小说主题把握的高妙。
杜拉斯有东方生活的经历,终身写作从来没有离开过东方的主题,东方的情欲气息和神秘色彩让她迷恋。在片中女主角在西方受到伤害,在被西方伤害过的广岛得到救赎,同时将男主设定为日本人,不仅仅是个人叙事的偏好。更有战后左派意识形态的暗流。本片
喜欢长路难行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