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
鸿雁随阳经远道,帛书何日到京畿。
“娘,别看了。快走吧!”
京北古道上,一位垂髫儿童正牵着姐姐的手,兴高采烈的冲着跟在后面的娘亲招手。
时值深秋,道边草木枯黄,风中落叶飘零。远方残阳如血色,日近黄昏。
那位粗布妇人正在古道上回首眺望,听到孩童的召唤,脸上露出笑容。定了定心神之后,背好行囊加快步伐追了上去。
妇人接过孩童的小手,慈爱的摸了摸他的小脑袋。这一路的风雨得要靠自己给两个孩子遮挡了。
古道后面马蹄声不断,灰土不断被马蹄溅起,扬成一道尘烟飘在空中,尘烟前面有一人骑快马领着一辆马车疾驰而来。
妇女听见身后马蹄声响,回首观望。随即握紧孩童的小手,带着两人走到路边,让车马先行。
谁料车马径直行到她们身前停下。
马背之上跳下来一位腰间佩剑的青年,他笔直走到妇人面前行礼,开口询问:“请问您是王夫人吗?”
那名孩童见到车马雄壮,马鼻呼着白气,觉得神奇,忍不住想要上前抚摸。却又见到青年腰间佩剑,吓得往后退步,不敢上前。
那名妇人用力握紧孩童小手,示意不要惊慌。转身面对那名佩剑青年,开口说话:“还请公子解下佩剑说话,唯恐惊吓到了孩子。”
青年闻言,赶忙取下佩剑递给随行。
妇人见那佩剑青年礼貌有礼,不像歹人,便施礼回答道:“御史督察王大人正是我夫君,贱妾姓秦。还没请教公子姓名?”
那青年闻言脸上露出大喜复又大悲的神情,“可算追上夫人了。”低头看见妇女一双儿女,正瞪着眼睛好奇的看着自己,便向妇人说道:“在下宋知书,受吴尚书差遣来寻夫人。”
宋知书压低声音说道:“夫人,还请借一步说话。”
妇人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宋知书又道:“事关王大人。”
这妇人不是别人,正是御史督察王右龄的内人。当日,她拿到夫君讨要的当月俸禄之后,便找来房东把租子交付完毕。然后依照王右龄的吩咐,带上一双儿女赶回老家。此时,离开京师已达数日。
王夫人听到事关自己的夫君后,心内当下一沉。她对着年纪稍大的女儿讲道:“看好弟弟,别让他乱跑。”便和宋知书走远说话,怕被孩子听到。
宋知书沉重的说道:“王大人在朝堂上再次弹劾谏言未果,便以血谏君王,以死明其志……还请夫人随我赶回京师为大人处理后事,主持大局。”
王夫人很早便发现夫君的言行举止变得奇怪,当时没有多想,只当他官场混的不如意,所以没有深究到底,那就更不知道他会心存死志了。
她此刻闻言,突然感觉天旋地转,气息不顺便晕倒了过去……
秋风肃穆,秋雨愁煞人。马蹄哒哒响个不停,回响在深秋的小巷中......
御史督察王右龄破败宅子前的那条小巷中,挤满了冒雨前来吊唁的路人。
人群听见马蹄声响,便自主的分开通道,让马车缓缓通行。
骏马虽雄壮,蹄声却低沉,车轱辘碾着泥泞的道路,一寸一寸的向前缓行,留下长长的轨迹。秋风扬起雨水打在车篷顶上,发出沙沙声响,水珠顺着车棚往下滴答滴答的滑落。车棚垂挂的布帘被风吹乱,掀开车内一角,只见车内妇人一身缟素,素面泪洗,紧紧抱着两名披麻戴孝的孩童……
御史督察王右龄以身为表,希望以自己的死来唤醒人心:即便权相当道,也当道义先行。
观其一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既不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又不拍须溜马阿谀奉承。走的是坦荡正道,讲的是沥血真言。可谓是心系大衍,日月可表;志在万民,苍天可鉴。其言其行,可追圣人。
也不知道人群之中是谁悲壮的喊了一声:“为大人送行!”
来此凭吊的人们开始弯腰俯身,全然不顾这满城的风雨和满地的泥泞,黑压压跪满一地,齐声高呼:“为大人送行。”
声壮悲沉,悸动京师。
马车上的王夫人听见这些人都来送行,更加不能抑制自己的悲痛,更加用力的抱紧自己的两个孩子,嘶声大喊:“右龄,你听见了吗?右龄......你听见了吗?”两名孩童听见母亲嘶声大喊,又被吓得失声痛哭。
王夫人听见儿女痛哭,心中母爱上涌。但又想到心中所爱已经不在人世,再也忍不住心中悲痛,嘶声痛哭。
儿女见状抱住母亲,三人相拥哭作一团。
旧时画面又浮现眼前……
“右龄,你去了京师后想当什么样的朝官?”
王右龄拥着少女,傻傻的笑着,一句话也不说出口。
那时,还没成为王右龄夫人的秦姓少女,看着他呵呵笑着问:“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王右龄那时风华正茂,闻言点头。他接着用手扶着少女的头发,轻轻说道:“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风寒。”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秦姓少女便对这位高瘦男子心生爱慕,不能自拔……
远处老槐树下,有一人身着深衣,撑着一把雨伞静静站着。此刻看到路人送行的场景,不禁感触万千,泪流满面。
只见他对着王右龄住的那座破旧老宅深深一躬,心中默念:“白发人送黑发人啊。虽然我平日里对你总是恶语相向,但是我是多么希望你不
喜欢铁衣寒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