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万物有灵,你听那架上八哥囫囵学语;看那看门黄狗夜吠生人;叹那耕田老牛被卖落泪。你当只有会跑会叫的东西有那灵性吗?实则不然,在有些妙人眼里,哪怕是一把扇子、一支画笔、一套茶具,用得时日久了,就沾染了人气,变得可爱了。更有甚者,还讲究眼缘,会朝那死物一诉心肠,好不快活。
本书所记的,就是一棵在妙人眼里有了灵的银杏树,品味它看到的听到的故事。
也记不清是哪朝哪代,只知道有这么一个邹姓的书生,祖上曾也做过官,倒是难得的书香世族,可惜一味的清贵惯了,得罪了朝中权贵,被免了官职,赶回原籍,家族中人又不谙世俗经济之道,兼之人丁单薄,故此日渐没落。后来一脉单传,传到邹书生这一代,家中能变卖的都已变卖,只剩下一小匣子孤本和一箱拓本,这些东西,邹书生以前哪怕是揭不开米锅,饿着肚子,也是不卖的,列为看官听他怎么说:“若把书本卖了,书本定会埋怨小生读完了就厌弃它,恨小生薄情寡义,所以啊,哪怕是饿死,小生也是要抱着书兄死的!”
要说这邹书生,其实颇有祖风,学识品貌俱是上佳,前几年家里唯一还剩下的老母一病就病死了,守了几年孝,错过了科举,到这年乡试,他中了经魁,只待来年上京城参加会试。
有乡绅见他家贫,遂邀他给自家幼子当启蒙先生,一来,启蒙几个孩童花不了多少精力,二来,又能借此攒些束脩,以为上京的盘缠。
光阴荏苒,大半年过去,邹书生把一箱书本交给那乡绅保管,只带上几部孤本并盘缠衣物,上京赶考去了。
本朝自开国以来,一直国泰民安,所以即使晚上,京师城门也是大开,不像前朝内忧外患,未时二刻就是紧闭城门。所以民间有歌唱到:“城门开,天下安;城门关,天下灾……”
且说这邹书生时而搭上牛车,时而徒步行走,紧赶慢赶,不消两月就到了离京城不远的燕子坡附近。
邹书生问了一路过的卖炭老翁,便知道此处没有可借宿的人家,要是想天黑前进京,少不得舍了脚下的官道大路,改走山间小道才能快些。时日正是寒冬腊月之际,若能早些进京城找家客栈住下,也好免遭露宿严寒之苦。
正记着老翁说的小道岔路的诸多事宜,忽听身后夹杂着阵阵马蹄声的吆喝:“闪开,闪开,别挡道!”
邹书生和老翁慌忙间驱着牛车避开,只见一队马车呼啸而过,卷起漫天飞沙,“轰隆”的马蹄声震得耳膜都疼了,若非闪得及时,现在只怕是连命都没了。
邹书生理好衣衫,又谢过老翁,往老翁所指的小道行去。想到方才的惊险,邹书生一阵气难平。
此番会试若顺利,殿试一过,我日后必是前途似锦。等有了钱,赶路时我也定要坐上那般威风的马车。
又想那马车是什么样子,只是刚刚光顾着躲了,愣是没去细看,不禁后悔不迭。却不想,这么一走神的功夫,拐了几条岔路也不记得了,这说是山间小道,可正儿八经不是那土石官道,根本辨不清这是不是老翁所说的那条了,连退也不知往哪里才是回去的路了。
兜兜转转了快一个时辰,眼见天都要暗了,邹书生不免心急如焚。踉踉跄跄地爬上高处的小土包,想着找出一条道儿来,可这肉眼凡胎,哪能找到些什么来。这寒风瑟瑟的,邹书生却急得出了一头的汗,在山间迷路可非同小可,一个不甚就是曝尸荒野啊。
情急之下,邹书生一脚踏空,身子一软,就从小土包上跌落,又一直顺势往下滚,胡乱间抓着了些野草,略微缓冲了点,却难以支撑片刻,如此危机关头,竟是连个声儿也发不出来,喉咙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虽如此,脑袋倒是清醒的很。
燕子坡啊燕子坡,你这分明该叫“落凤坡”啊!却不想当年一语成谶,可怜了我怀里的孤本,要与小生一同葬身山林,从此销声匿迹,实属可惜。
要说这邹书生也是命不该绝,跌落之处,正好有株三丈有余的银杏树,邹书生手脚乱用,硬生生被他挂在近碗口粗的树枝上。
睁眼一看,离地面也就半人高,地上铺满了金黄色的银杏叶,不禁大喜,随即放开手脚,落到了地上。
邹书生一屁股坐在还算松软的树叶地上,再也不想起来了一摸身子,所幸除了几处擦伤,倒也没什么大碍。对于一个文弱书生来说,今日种种,恨不得让他折寿十年。
就这一会儿功夫,天也几乎黑了,邹书生掏出怀里的孤本,看了无恙后,紧了紧棉衣,只能在此凑合一晚了。心想着: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以此聊表安慰,遂沉沉睡去。
只是如今乃是严冬,又是在山林里,冰冷刺骨得更加让人难熬,到了半夜,竟是被冻得时醒时眠,整个人昏昏沉沉的。邹书生恍惚间抓了几把银杏叶搁在身上,这鸭掌大小的叶子成了他的被子,聊胜于无。
次日早间,邹书生迷糊地睁开眼,一阵哆嗦地起了身,银杏叶哗啦啦地散开。抬头一看这棵救了自己性命的银杏树,真是“状如虬怒远飞扬,势如蠖曲时起伏。”古人诚不欺我,可惜树上早就没有一片叶子,光秃秃的,就是原本有的,也经不起昨日的折腾,又摩挲了一番衣襟上的银杏叶,感慨道:“多谢树兄救我,又赐小生树叶蔽身,此番若能脱离此地,必不忘树兄再造之恩呐!”
喜欢公孙树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