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卫秦始皇陵的这些殉葬武士,完全按照秦始皇生前禁军的形制来设立。
排在最前方的是劲弩,秦弩在昔年战国时以强弓劲弩而闻名,他们甚至很少穿少笨重的铠甲,这一点,与其余六国的战士大不相同。
在劲弩之后,是手持长矛的方阵,因为年代久远,当年手持在秦俑手中的巨大长矛木杆早已腐烂不见,但是从这些阵列森然的兵马俑身让,不难想像出两千多年前,劲弩如雨,长矛如林的壮观场面。
在这些长矛兵两侧,同样有配备劲弩的方阵,在长矛方阵之之后,阵列着一群身上仅有轻甲,连头盔都没有的劲装武士,这些应该就是秦国闻名天下的"秦锐士"军团。
战国时曾有一句说法,叫做"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敌秦之锐士"。齐国技击指的是齐国的职业军人,魏武卒是指魏国的重甲步兵,而秦锐卒只着轻甲甚至在战斗中赤膊着上身,由此可以想像到秦国锐士的强悍。
这些锐士也就是秦国借以闻名天下的"虎狼之师"。
在秦锐士之后,有着整个陪葬军团中最为壮观的军阵。
它们是由骑兵和战车兵共同组成。
整个方阵大约有陶俑陶马10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
在兵马俑方阵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在方阵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在方阵左侧,由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
整个秦俑方阵,堂堂正正,厚重如山。
可以想像在两千两百多年前,当六国军队遇上这样的"虎狼之师"时该有多么的绝望。
在远程,劲弩的射程远在一般弓箭之上,迎接敌人的是一波又一波的箭雨射杀。冲到方阵前,又将遭到数丈长的长矛林洗礼。能坚持冲过长矛方阵的军队几乎不存在。
在对抗长矛森林的同时,还将遭受方阵左右两侧劲弩的不断射杀,基本上,到这一波,敌人的军队就开始崩溃了,侥幸冲过长矛方阵的人,会绝望的发现,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群身着轻衣,或者赤膊着上身的秦国锐士。
这些锐士正一脸狞笑的盯着敌人的脖颈,好像看到一个个军功和财富。
他们裹挟着人头,在战场上飞奔收割着敌人的头颅,杀得敌人尸横遍野。
在这样的威势碾压下,一切敌人都会崩溃,然后更绝望的是,还有秦军轻骑和战车在战场上等着收割生命。
杨乔记得,曾经在央视的探索发现节目里看到过一期专门介绍秦军军制的节目,叫做。现在眼见到秦始皇的禁军方阵,几乎和节目里介绍的一样,虽然人数没有那么多,但是各军种和战阵很精致完备。
当然,也许秦始皇那时候这些拱卫始皇帝的军团并不叫禁军,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意思是一个意思就行了,都是保卫帝国皇帝的最强武力,最强的军团。
现在,杨乔最庆幸的是,大概这里的陶俑并不全是那种可以复活的"行尸",只有部份锐士和战车、轻骑复活,追击着敌人。
大部份秦俑还是平静的伫守在原地,这就给了杨乔腾挪的空间,每一次即将遇到那些复活的武士,他总是仗着敏锐的知觉和预感,天眼的预判,带着大家借着秦俑的阻挡,远远避开。
只是苦了那些紧跟着杨乔的阴阳师,还有更后面那些人,那些人原本想着盯死杨乔,等杨乔"趟雷"他们摘桃子,结果现在好处没看到,迎面扑来是一波又一波的复活的秦俑武士,简直把他们给逼疯了。
这些活死人没有痛觉,不畏死亡,以一当十,凶悍绝伦,让他们吃尽了苦头。
杨乔带着大家全力逃离战场,从方阵后的一条甬道前行了大约五十米,迎面看到了一座门户。
甬道四壁都是青灰色的条石组成,严丝合缝,大石与大石间的缝隙纸片都插不进去。
就在两根长长的灰石立柱中间,嵌着一具厚重的石门。
石门上雕着古朴的先秦纹饰,上面布满了青绿色的苔痕,还有岁月侵蚀的斑驳痕迹。
看到这里,所有人的脚步都慢下来,仿佛怕惊扰到里面沉睡的人。
良久,三叔喃喃的道:"三重门,这是秦始皇陵正门!我们找到了!"
据司马迁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棺椁及随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门以内。
所以,秦王陵地宫一定是有三道门户,分为内门,中门,和外门。
眼下,正是地宫入口的外门。
"真的找到了……"
刘朝阳眼中涌动一丝雾气,他赶紧闭上双眼,怕这一刻的激动被人看成是软弱。
其实不光是他,其他人的反应也不比他好上多少。
无关其它,只因为,这是千古一帝的陵墓,两千多年以来,华夏无数的风水宗师,前辈高人想要探寻地宫的门户,全都不得其门而入,没想到今天,在杨乔的带领下,大家真的找到了。
这一刻,所有人
喜欢寻龙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