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张超你如此有本事,那我们作为先生也都是颜面有光彩啊!以后张超你在四门学里面有什么需要,我们也都可以帮衬一下。作为老师,帮衬一下学生。那也都是应该的嘛!”杨老师说道。
张超也都主动投桃报李,说:“各位老师都是学问深厚,博学多才之人。以后我想朝廷应该重视,我想以后应该给各位老师一些更好的待遇,甚至能够获得官职,这样才算是能够让各位老师获得朝廷重用啊!”
而那几个老师也都露出了笑容。然后显然双方都是非常满意。
“哎呀,说得我牙都快酸掉了!”张超心里面想道。
张超对于这几个“老师”,心里面和他们都是互相利用而已,都互相添恶心。其实,在骨子里面,张超没有吧这几个“老师”真正当做了自己的老师,而对方其实也都没有把自己当做真正的学生,他们之间的情分其实很淡的。张超和他们其实都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而已,张超利用他们来帮助自己管理这个四门学。让自己这个空降干部能够有效的管理这个四门学。至于另一方面,他们这几个“老师”也都希望能够借助张超这个四门学的“校长”的身份,来获得升职加薪,甚至是能够获得官职。他们不过是一种官场上赤果果的互相利用的关系而已,并没有太多师生情分。
这个倒不是张超凉薄,而是事实也就是如此。这些四门学的教师他们都是把学生当做了自己作为升迁的筹码,然后他们教导学生并不是真正的为了教导学生,而是为了自己升官获得政治资本。而这些四门学的学生为什么会来到四门学。他们并不是为了什么真正学习,他们学习的思维很少。他们来到四门学读书。只是有一个原因,他们是想要来获得四门学的推荐名额的。
唐朝的科举考试流程其实是有几种,考生分别是由中央分配考试名额到各个州府,然后各个州县的学生进行第一次考试,然后通过了考试之后才能够获得到中央进行统一考试的机会。这个其实也就是中央把名额分配给了地方,然后地方的考生去争夺这个考试名额。而个地方都会非常重视这个名额,就好比后世那些高级学校都是有保送名额的,很多人为了获得这个名额也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可是除了各个地方有保送名额之外,大唐朝廷对于中央的官方学校国子监、太学、四门学也都是有很大一批名额的。国子监太学四门学拥有的名额至少占了全部名额的一半。国子监太学四门学这些学校学生不过是一千多人,而就可以获得全部名额的一半。可是别的地方学校学生人数数以万计。却只能够争取那剩下一半的推荐名额。可想而知一千多人分名额,嗯哼数万人抢夺名额哪一个更好。所以那些优秀的考生都是削尖了脑袋往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去争取。可是国子监和太学都是给官二代读书的地方,一般人进不去。四门学却能够给寒门子弟读书,这样他们也都希望通过四门学,然后获得这些名额。
所以那些学生都是冲着名额来四门学“读书”的,谁会真的把这些四门学的老师当做真的“老师”啊!这些四门学的老师,和学生都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虽然挂着一个师生的关系,可是骨子里面却都是互相利用而已。这些四门学的老师在普通学生眼里面根本无法和启蒙老师相比,更无法和那些真正教导他们的老师相比。所以指望张超这个从四门学走出来的人对这些老师骨子里面有多少尊重,可想而知了。
四门学对于张超来说,就好比后世的党校。后世很多官员准备要被提拔之前,都是要送去党校学习。可是这个学习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很多去党校学习的官员对很少去听课,而那些党校的老师也都很少会认真的讲课,因为讲了也都没有用,没有几个会认真听的。甚至还有泄漏领导干脆让秘书去上课做笔记,最后考试时候都让秘书去考试。
至于党校里面的老师,那些官员没有几个会真正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恩师”的。这些老师并没有真正是教导他们知识的人,也都不能够对他们的前途有什么帮助,所以凭什么把他们当做“恩师”呢?对于这种“老师”,也只需要必要的尊重也就行了。并不需要什么像是那些传说当中的那样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当做父亲一样尊重。
对于张超来说,“师”并不等同于父。古人所说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那是有条件的。古代的师生,那是代表了徒弟是师傅的衣钵传人,将来会继承师傅的事业,关系网。甚至少部分的还有继承师傅的遗产。所以说古代的土地是师父的继承人也不为过,在这种情况下把师父当做父亲,那也不为过了。可是这些四门学的老师,和后世的老师是一样的,只是把这个教学当做一种职业,当做一种为了自己谋取政治利益的手段,他们心里面对于教育学生的心思并不高。学生来四门学也都不是为了学习的,只是单纯为了自己未来前途发展来“镀金”的,这样也都没有必要把他们当做太过神圣的人。所以张超也都是用对待后世老师的思维对待他。虽然不会对他太多的失礼,只需要保持必要的尊重也就行了。可是要让张超像是父亲一样对待他们,那也不可能。张超没有借用他们的关
喜欢大唐改革家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