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想法有问题么?
完全没有!
作为一个优秀的大兵团指挥和一方之主,刘邦想法是完全正确的。
卓群又和刘邦说了项藉可能会轻车简从的,带着部分的精锐部队,从前线杀回来的,所以还是小心为妙。
而刘邦却有些不以为然。
因为没有哪个脑残统帅会丢下自己大军的,而且大军一动天下皆知,项藉只要一有大的动作,刘邦就会知道的,而且即便是刘邦不说话,齐国田横也不会放过项藉的。
而且齐国不是项藉想要离开就能离开的。
毕竟屠城之恨不是那么好忘记的,项藉一次次的屠城,早就失去了天下民心了。
之前在齐城,他直接杀了那些帮过他的百姓,让齐人各个都恨不得对项藉食肉寝皮,怎么会放他轻车简从呢,所以刘邦的脑子里完全没有这个选项。
说实在的刘邦也屠过城。
第一次屠城是和项藉一起干的,第二次屠颍阳却是自己干的,只不过在屠了一次城以后,刘邦就再也没有干过这种事了。
比起项藉,刘邦就是知错能改,他在发现屠城并不能给他带来好处的时候,他就彻底的不屠城了,不光是他不干了,就连他的汉军也不许屠城了。
反观项藉在做出了历史上第一次战后屠城,也就是项藉屠襄城之后,项藉就像是有瘾一样的经常屠城了。
就是因为这一点天下群雄才开始反起了项藉的。
而刘邦在不屠城之后就发觉,自己就像是是得道多助一般,不管到哪,都是大家欢迎的,不管是谁都会称他一句沛公的,这让好面子的刘邦更加的不会屠城了,沛公呀,想他一个常年偷鸡摸狗的大混子,居然也有被人称公的一天。
这就让刘邦更加的爱惜起自己的羽毛了,然后他的名声就更加的好了。
而向羽一次次屠城则是让他失道寡助,他不管去哪,都被当地的百姓痛恨的,以前大家发现反对项藉会被屠城,后来大家发现重力旁观一样被屠城,到了最后大家发现帮助项藉也是会被屠城,于是大家全都玩了命的和项藉拼了,反正怎么都是死,还不如拼了呢。
就像是现在的齐国,项藉已经在那里被牵制了快一年了,已经是师老兵疲,一旦撤军就会损兵折将,到时项藉即便是到了自己的面前也应该没有多少的兵马了,而且战力也是十不存一的,所以刘邦完全不觉得自己让大军在这里修养有什么不对的。
“你就没想过项藉会带着几万骑兵对你发动突袭么?”
卓群试着让刘邦知道自己的问题,因为他觉得彭城之战里,还是有些问题的,那就是为什么刘邦会没有发现项藉的部队呢,也没有做任何的对骑兵防御呢?
明明在这个时期秦、赵两国,都已经有了成建制的骑兵,难道大家就没有发现骑兵打步兵,比老子打儿子都轻松么,怎么就没有防御骑兵的打算呢?
“骑兵,你是说那些索敌追敌的辅军,他们不成事的。”
刘邦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
而始皇帝也拿出了一本史记递给了刘邦然后和卓群说了一下骑兵的问题。
那就是在彭城之战以前大家都不是那么在意骑兵的。
中原地区早在春秋之际已经有骑兵,但是此时骑兵是小规模的,主要用于载人,并没有史料证明有骑兵作战的记录。
中原地区真正大规模把骑兵用于军事是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从此骑兵作为辅助性兵种走向战场。
战国时期由于秦赵临近北方胡人,所以多有骑兵。但是此时不论是秦还是赵,骑兵都是作为辅助兵种,骑兵放在两翼后方,配备弓弩。用于侦察,骚扰,偷袭,断后,追击等。
也就是刘邦说的索敌和追敌这些用处了,实际上在这个时期步兵才是主力,而大部队在作战的时候使用最多的都是弓弩,而骑兵天生就是被弓弩克的,尤其是在这个没有马镫的时代。
整齐的军阵可不是骑兵可以碰触的,所以刘邦想的一点都没错,但是彭城之战却是战争史上的一次革命,这是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独立运用骑兵歼灭步兵的战役,可以说是一次骑兵打步兵的典范。
项藉在彭城战前舍弃大军千里奔波,最大限度的运用了机动能力,用骑兵合情合理。彭城之战时,项藉偷袭刘邦运用骑兵的冲击力冲散大军又采用驱赶的方式使其落水,以及骑兵追逐包围刘邦,这里都可以看到战术上运用骑兵的影子。
而这些都是之前的秦赵骑兵不具备的能力,而且始皇帝也通过之前放出去的隐形摄像观看了彭城周边的汉军军阵,都是外松内紧的,看起来都是在休养生息,警戒什么的都放下了,可实际上内部严的很,说是枕戈待旦也不为过。
这个时候刘邦也看完了彭城之战的前后因果了,这让他的脸青一阵白一阵的,书上说的泗水为之不流,五十六万大军被半日杀绝,兵败之后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这是何等的窘迫之境,刘邦可以想象,在看到后来的揽旧秦骑兵组成独立骑兵军团,任命灌婴指挥,还招揽了大量的胡人和楼烦人都可以看出一点,那就是吃了骑兵的大亏。
这就让刘邦思索起了之前卓群的话,骑兵!
项藉带规模成建制的骑兵突袭,才会在半日之间杀穿了五十六万大军,这么强大的冲击力让他有些心寒了,就是战车也没有这么强吧!
其实卓群现在对始皇帝给出史记倒是有
喜欢诸天地球大融合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