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这场瘟疫并非作者杜撰。的确是十七世纪初华夏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而且爆发的地点就是开封,江南首先是在吴县,当时这场瘟疫导致了北方很多地方十室九空,接下来又是山西,陕西等西北大部分地方连续多年的干旱,简直是雪上加霜,因此才爆发了以”八大王”为首的农民起义,天下大乱。
本书中很多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欧洲的部分,还是遵循着与历史尽量吻合的原则。不过,因为本书中的时空有了穿越者,结局有所不同而已。
……
李杰让所有的医生一起去,没想到除了本医院的医生,其他邀请来的几个药铺坐堂医生竟然没有几个人挪动脚步的。
“看来这病会人人相传啊……”在座的医师窃窃私语。
“李院长,经过刚才的讨论,在下的见解也已全盘托出,再去方府诊治也实无必要,老朽也先行告辞了。”一个老中医拱手告辞,头也不回的走了。
“李院长,在下才疏学浅,还是不去看了罢,在下还有点琐事,先行告辞……”有人起身告辞。
“在下才疏学浅,对此病竟浑然无知,实在惭愧,惭愧之极啊,告辞告辞……”
“老朽今日一个上午都在坐诊,实在是周身倦怠,人老了,真是不中用喽,再去方府,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容老朽也告辞了。”
“哎哎……“李杰伸手拦阻,神色焦急的说道,”诸位可都是吴县名医大家,国难当头之时,怎么都走了呢……哎……”
可这些个所谓的名医根本就没有人听他的,一个个头也不回的往外走。瞬间,刚才还人气鼎沸的一个厅堂顿时走得干干净净,除了本医院的具体位坐诊医生,就只剩下瞠目结舌的吴大维和满脸胀得通红的李杰。
李杰气得浑身发抖,愤怒的说道:“这些个药铺的老板和坐堂医生,一点医德都不讲,难道忘记了济世救民的祖训吗?一个个都掉到钱眼里去了,平日里故意给老百姓多开药,开贵药……真正有事情了,却一个个成了缩头乌龟,我要向朝廷上书,要取缔这些私人的药铺,真是岂有此理!”
吴大维眉头紧蹙,提醒李杰说道:“郡邑,要跟县衙打个招呼,如果真的是疫情来了,恐怕这帮家伙还会趁机哄抬药价,必须实行市场管控……”李杰神情凝重的点点头,然后叫住正准备去县衙告警的医生,又吩咐了一番。等他忙完,吴大维又主动说:“群邑,要不,我陪你去方府诊治?”
“也好,也好,“李杰感激的点点头,又叹了一口气,指指那些人的背影,说”唉,你看看他们。”
“算了!正事要紧。”吴大维摆了摆手,心情沉重地宽慰说,“李兄,人都惜命,这也难怪。再说这疾病凶险,能否治愈无一丝把握,他们一来是怕毁了自己的名声,二来也怕染到疫病,于是推脱,实乃趋吉避凶的人之常情……”
两人说着,很快来到方府。这个时候方府内已经哭声一片,只见卧房之中,方老爷直挺挺的横在床榻之上,方老太太跌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真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令人不胜唏嘘。老太太一看李杰进门,就像抱住了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嘶声力竭的哭求:“李院长啊,我的儿子就这样没了,可是我那孙儿孙媳也一病不起,你大慈大悲,赶紧救救命吧……”
“老人家,你放心,我一定竭力而为之!”李杰一边安慰老太太,一边朝后说,“吴师兄,你快和我一起去看看。”
“老天爷啊……我们方家从不做欺天罔地之事啊,为什么会遭如此大难……”方府老夫人在身后大哭,两个人赶紧带好口罩,带上手套,跟着方家人走了进去。
“方少爷,你醒醒,你醒醒……”
“李兄,还能唤得醒吗?”
“昏昏然,已经不省人事。”
“师兄,你来切切脉。”李大夫说。
“脉象细数。我撬开他口舌看看。”吴大维切了一下病人的脉,又拿起一块小小的竹片,轻轻撬开了病人的口唇,一看大惊,“李兄,你来看,口舌无精,舌上无苔。这是燥热到了极点之像。”
“师兄,可力挽狂澜否?”李杰焦急的问。
“病入膏肓,恐不能救矣……”吴大维轻声说。
“唉……”李杰紧锁双眉,摇头叹息。
“我们赶紧去看看新发病的方家孙少奶奶。”吴大维道。
“好好。”
“你们孙少奶奶在哪里?赶快领我们去诊治!”
“在里面的卧房,请跟我来。”
一个老妇人说罢,在前头一路小跑引路。两人跟随佣人三转两转,便来到里面的卧房。只见一个年轻的妇人在床榻之上,在丫鬟的伺候下正努力坐起身来喝水。
“孙少奶奶,这是来看病的两位大夫。”丫鬟说。
“好好,两位大夫,请救我……”孙少奶奶说着使劲坐起来,看来她的神志尚且清楚。
“好好,躺着便可。我来切切脉。”吴大维说着,站在她身边轻轻托住她的手腕。
“如何?”李杰问。
“沉、细、迟。”吴大维答道,又吩咐道,“少奶奶舌苔看看。”
病人伸出了舌头。
“白苔,如积粉。”两人说着对视一眼,吴大维又问,“头痛否?”
“痛……”病人答。
“吴师兄,可救否?”李大夫一脸焦虑。
“李兄,那方老爷发病初期是否如此?”
“类同。”
“李
喜欢大明皇弟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