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熬夜次数太多了,耗费了司马正康太多的精力,年近不惑,他就殡天了,而他最满意的作品还在建造之中,名为明和园。
明和园所建一正殿八副殿。正殿名曰和一殿,八座副殿分别叫做雍和殿、冀和殿、青和殿、徐和殿、、扬和殿、荆和殿、巴和殿还有凉和殿。以昭示大晋王朝九州一统之繁荣。且各殿设计各具各州特色。
至于明和园建成之后作何用,先帝司马正康并未明示。
司马相乐就这么容易的当上了皇帝,没有皇子之间的尔虞我诈与王储争斗。当他还是太子府的世子时,就被皇爷爷封为皇太孙,经常入宫陪在老皇帝身旁。见得多的,是那些轻歌曼舞,以及皇帝威怒。而当他身为太子的时候,其实是不理解父皇为何醉心于那些涂涂画画,还不是那些名家的绘画书法。
管他呢,自己早晚能当上皇帝岂不是更好。
所以当他登基之后,相乐程度比他皇爷爷有过之而无不及。
先帝遗留的那座没盖完的明和园被他以孝的名义下诏继续建造。对他而言,多一处行宫,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事实上,明和园之所以建造缓慢是因为其宫殿之大,所需材料之多,徭役之众,耗资之巨。国师霍星纬曾极力反对此事,但先帝以朕平生只此夙愿,愿国师成全,且其余各州诸侯王并未多加反对,而顺利开工动土。国师只有长叹,夜望星空。
国师霍星纬是豫州阳华山玄一门副掌门。
玄一门位列天下九大门派之首,无他,只因大晋王朝的国师都是由玄一门的副掌门担任。王朝多数军中将领都是来自于各大门派,所以各大门派便成为了读书无望之人步入朝堂的另一条途径。
大晋尚武,而后更崇文。
以武安邦,以文治国。尤其是近百年的少战事,读书人的底气更足了些,文官的腰板更挺了些,清平的诗词歌赋做的也就更多了些。
王朝读书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会诗官。
德不配位,终究会遭受天怒人怨。司马相乐天天只图享乐,不问国事。又有一众曲意逢迎,溜须拍马之辈深受皇恩。成为了帝王身前红人后,便更是费尽心思取悦皇帝以换取富贵荣华,而国事皆交由国师代为处理。
奸佞为患,小人当道。国师霍星纬大义在前,职责在后,为国事多加操劳。却又有人进献谗言,说霍星纬狼子野心,存谋逆犯上之意。虽说司马相乐知道国师不会做出如此僭越之事,毕竟天下九州,外有八王,是不会愿意看到玄一门的副掌门来君临天下的。不过毕竟是觉得自己皇权似乎不是那么稳固,便命自己最亲信之人相国赵俅,与国师霍星纬分别掌管六部之事。
说起来赵俅官居相位之职并不算长,但是其晋升之快令人咋舌。
这赵俅并非出身门阀世家,又非科举出身,能成为司马相乐的近臣全源自于大晋王朝一项娱乐运动,蹴鞠。
这赵俅家境一般,读书无甚兴趣。也曾去那些武馆,二流门派学了些拳脚把式,自觉并无机会投身行伍,且如今太平盛世,豫州军中要职要不被荫及子孙的功勋之后占据,要么就被玄一门的弟子争抢。一些二流门派的弟子也只能拿张从戎的资格。
毕竟,能吃官饭又无性命之忧的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僧多粥少。
赵俅是个很机灵的人,少时在武馆试学,并未花上几文钱,学了些强身健体的招式。又去一些小门小派做那杂役弟子,嘴甜眼尖,哄的一众正牌弟子开心,又教了些门内入门招式。混迹一年之后,赵俅招式学了不少,还揣着些工钱回家了。
赵俅的想法是在蹴鞠上一展身手,因为他自小就爱这项运动。在他四岁生日的时候他娘亲给他缝制了一个皮球,便给了赵俅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开端。
蹴鞠的兴盛是在晋六十三年开始的。大晋王朝国力日渐昌盛,国富民强,民间便兴起各种娱乐项目。除了吟诗唱曲,便是这蹴鞠深受百姓喜爱了。乡间村野也有稚子们追逐着塞满谷壳的破布球跑来跑去。
晋六十三年新春,八王齐聚豫州洛月城之时,说起这这项民间运动。都是马背上出身的人,便觉得这项运动也很有意思,提议各州可组建一支队伍,每三年进行一次大赛。
至于为何是每三年一次,主要是因为路途遥远。尤其是远在凉州的西凉王更是直拍桌子,老子凉州这么远,光在路上走了,还比什么比?老子不是输不起,但是丢不起这个人。蹴鞠嘛,不就是为了个乐呵,哪能伤了众王的和气?便这么定了下来。
另外,原来各州每两年还分别有一次由九大门派组织的比武大赛和各大书院组织的吟墨会。这样一来,就一年一个盛会,轮着来。
赵俅文的不行,武的乏力,便盯上了这个“圆球”上面。赵俅不仅人机灵,还吃得起苦,认准一件事便坚持下去。赵俅发现蹴鞠这项运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但是很多学了武的却又看不上这项运动,不愿意花了精力学了武之后再把精力花在这上面。
这碗饭还是没有军饷好吃。哪怕是去个豪门富家当个护院,走在大街上也是腰板直挺,趾高气昂。谁叫咱是给咱老爷办事呢?
蹴鞠虽然兴盛,可终究是个玩乐的东西,赚不来钱的。
赵俅是家中独子,家境非大户人家,不过是小商小
喜欢蓝玉案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