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昶家,一家人吃过饭。
张承德与老婆,抱着孩子跟邓昶夫妇一家人告辞。
张承德一把抱起孩子,“儿子,走,回家喽。”
张承德与夫人王氏出了邓昶家。
村子里有人跟张承德打招呼,张承德与他们点头。
夫妇二人往家走。
路上,张承德老婆眼尖,走在身旁,看见孩子身上有泥,“咱们儿子,身上有泥。”
张承德看孩子,“他和孩子们玩,孩子嘛,身上有点泥,不怕。”
酒喝多了,人也晃晃悠悠,他笑着说。
他马马虎虎,平日里村子里事务多,自从前年军兵打回来,他父亲张恭把村里,里正工作让给了他。
张承德亲属多,朋友也多,村里很多人服。
王氏皱起眉头,自此孩子出了屋子,和村子里孩子们玩,有人说过怪话,她听过。
“就你马虎,把孩子给我。”她去要。
仔细看孩子脸颊,眨巴着大眼睛,脸上好像被擦过。
张承德把孩子给王氏。
一家人回到家。
院门口有孩子在拍手,他们在玩跳房子。
张恭坐在自家屋子门前编竹篓。
篱笆院,三间大瓦房。
看见张承德和王氏,“回来了。”
“回来了。”张承德答言。
进屋。
张才他喝多了酒,进屋子往床上一躺,呼呼睡着。
院子里媳妇王氏把张恨水放在地上。
她抱累了。
张恭看见张恨水手里的蝈蝈笼,“咱孙子哪来的蝈蝈笼?”
王氏,“邓家弟弟给的。”
张恭放下竹篓,去逗孙子说话,“孙子,你的蝈蝈笼子谁给你的?”
张恨水不说话。
张恭,“你手里的蝈蝈笼子给我好不好?”
张恨水不说话。
张恭从张恨水手里拿过蝈蝈笼,脸上都是笑,“咱家孙子就是好,管他要什么东西他都给。”
张恭把蝈蝈笼拿在手,仔细的看,“别说,邓昶的手这么巧,这笼子做的这么精致。”,
院子里,张恭把蝈蝈笼放下,重新拿起竹篓。
王氏取了把凳子,坐在张恭身边。
想要帮他梳理竹子。
张恭站起身,把竹篓放在墙边一角,那是没做好的竹篓,还没封口。
墙角还有竹子,他取过来,他没有回张才的凳子坐。
就在地上一坐,继续编他的竹篓。
王氏愤恨的看,二十多岁的小媳妇。
转眼,她又一副笑脸,从屋子里取了一盘水果。
水果是一盘葡萄。
“爹,这是我和张家媳妇昨天去城里买的。”
张恭捡了个葡萄往张恨水嘴里塞。
张恨水吃,他知道嚼。
张恭这才拿了一个葡萄放在嘴里。
张恭,“你们昨天去城里了?”
王氏,“是的,爹。”
张恭,“去城里干什么去了?”
王氏,“张家去买咸盐,刘家去称面,大嫂要买棉花。”
张恭,“你没买吗?”
王氏,“去年张恨水的棉裤我拆了,家里布还够用,我见京城里有卖葡萄的,我就买了斤给爹。”
张恭,“咱家孙子只是不爱说话,现在他还不记事,你别听村里人胡咧咧。”
王氏,“我是怕张承德知道。”
张恭,“你当他不知道?他跟我说过这话,我跟他说,咱家孩子只是不记事。然后他就喝了半斤酒,他这些日子在装傻。”
王氏,“咱们没有办法吗?”
张恭,“村里那么多人,那么多张嘴,你让他怎么管?”
王氏,“他是村里里正,村里当年很多人怕他。”
张恭,“没有办法,那些嫉恨他的人不敢当他面讲,他们让小孩子们讲,你让他怎么管?那些嫉恨咱家的人不敢讲在明面,也不敢当承德面讲。他那脾气你也知道。只要没人讲在明面,咱们就当什么事情也没发生,咱们谁都别往心里去。实在不行,你们再生一个。我说张恨水只是不记事,他真信我。昨天,你们去京城,没去道观吗?”
王氏,“没去。”
张恭,“为什么没去?”
王氏,“张承思说没到法会日子。”
张恭,“下回你们要去京城,我和你们一起去,带上咱家恨水。我想让老道给咱家张恨水好好看看。我想,可能是咱家孩子与什么东西反冲,或者是这孩子小的时候你们没注意,他受了什么东西惊吓。”
王氏,“爹,孩子受惊吓也会不说话吗?”
张恭,“你大哥承恩在三岁大的时候,京城里面闹动乱,有人就在咱家口放炮,你家大哥受了惊吓,连着两天两宿没睡觉,一天到晚瞪个大眼睛,大了,他就不爱说话。”
王氏,“孩子受惊吓也会不说话?那要怎么化解?”
张恭,“当时不懂,我太年轻,其实当时哄哄能好。你给我把那个凳子给我拿来,地上凉。”
王氏伸手去取张才张恭坐过的凳子。
六岁大的张恨水在一边玩,看见王氏伸手够凳子,他把凳子捡起,径直走到张恭面前,直接往张恭屁股底下塞。
张恭一愣,去看王氏。
俩人眼里在那一刻,不知道是惊还是喜。
六岁大的孩子不会讲话,家里人不可能不着急。
张恭问张恨水,“你为什么给我凳子啊?我是你的谁?”
张恨水不说话,就是把凳子往张恭屁股下塞。
张恭从地上坐起来,他坐在凳子上,仔细看张恨水,
喜欢恨水瑶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