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挂帅先锋自然不是去蜀州平叛,而是去死磕北魏。
还有更猛的直接要打南蜀,扬言道手下败将也敢耀武扬威,要不是被乾帝否决了估计都要直接立下军令在去打蜀国国都少城了,确实有些欺人太甚。
一群武将的插曲,让不少文官为之侧颜,大乾兵将的血性可嘉,可是再有点脑子就好了,当然了,这句话肯定是不能说出口的。
虽然这群武将莽撞冒失了点,但是乾帝却是好言相劝,甚至口头嘉奖了,让一群武将甚为自豪。
在乾帝的眼中,这些武将虽然朝堂上不谙世事,但是上了沙场那可都是以一当十的勇将,以后要想成就不世之功肯定离不开这些敢打敢杀的武夫。
就这样整个朝会从早上一直到了傍晚才结束,期间的百官的午膳都是在宫里用的。
最终经由首辅赵海明提议,北魏犯境其实过于夸大其词,两国向来交往甚好。
此次贵国使团事情无非是一意外,有奸人欲挑拨两国邻邦友好,大乾理应遣使团前去慰问北魏使团的家人,以慰在天之灵。
双方武将,北寨的丁骄,南寨的左良玉,皆是性情中人,一时冲动,有些许摩擦实属正常,全当双方练兵了,没有大碍。
这是老首辅赵海明提出建议,传书给予魏帝墨冷洛商即可。
起初百官听着老首辅的话微微咂舌,心想虽然是不用打,但是也不用如此过谦。老首辅咋变成了北魏的人了,莫不是年纪大了,以为这朝堂是燕京的朝堂了。
可是后面细细听着,一些精明的之人同时在朝为官立马就琢磨出其中的味来了,一一附和。
剩下的南蜀大军无需多管,因为南蜀大军要想有所动作的前提是叛军在蜀州内要有着势不可挡之势才行。
不然,肯定不会贸然生起事端,妄动兵戈。
然而征南大军需要严加提防南蜀大军,又不能轻易调动。
那当务之急,最好的办法就是从金陵卫调兵渡江,将叛军困于一隅,断其粮草、水源,时间久了自会不攻自破。
那在北魏退兵、叛军无果的情况下,南蜀大军自会退兵,断然不会再有冒进。
两件事看着说得简单,实则不然。
其一要想北魏退兵,还得看魏帝墨冷洛商的态度,是不是要不顾损失来打这场硬仗。
因为本就想以奇制胜的北魏,显然已经失去了先机,再打下去就是实打实的双方攻守消耗战,很明显攻方更难一点。
这在于魏帝墨冷洛商是一位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主子,还是沉着冷静、伺机而动的主子。
其二就是关于叛军的问题,这金陵卫派军多少为合适,既能做到圆满平叛,又不能加大损失,还能彰显大乾国力给蜀州的百姓看,一举两得。
还有就是,按照老首辅的提议,那最终这些叛军如何处置才是个大问题,需要好好合计一下。
一旦叛军处置不当,那到时候恐怕真的会激起蜀州百姓的民愤,到时候大乾在蜀州经营的这么些年将会功亏一篑。
可以说这五万叛军当中绝大多数是原南蜀之人,全部杀了显然是不可能,但是若不杀后面这些人拿起刀剑可就是兵了,究竟如何应对才是大学问。
这才是南蜀帝师李玄章的真正的神仙手所在,要想完美解决此事必须要文治武功齐头并进才行,而且有谁知道其中会不会有其他的事情发生。
既然棋局已成,李玄章断然没有眼睁睁看着别人一步一步破招的可能,谁知道接下来拦路的是虎还是山上滚落的大石头。
不过这些也都是后话了,估计在场百官除了老首辅赵海明和乾帝怕是没有多少人能够看透了。
只能先把眼前的事情处理完,再以不变应万变来应对后面可能发生的事情。
而且,其实最重中之重还是要把大乾的天下,也就是江湖的纷乱给平息掉。
不然即便乾帝接受了那些武将的请求,直接开战,也不能在前线打的安生。
但是攘外之前还未曾安内,届时指不定出什么大乱子,一旦后方粮草被断什么的导致后宫失火,那估计用不了多久前线就会渐渐崩溃。
真要出现了兵败如山倒的趋势,那大乾恐怕就真的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只能被动挨打,最终被其余三国瓜分殆尽。
所以,即便百官从乾帝眼中看出了熊熊的战意之火,但是乾帝仍然还是理性的克制住了自己的冲动想法,未曾冒然做出决定。
倒是让一些老臣不由的赞叹不已,陛下真乃一代雄主,大丈夫欲成大事就要如此,能屈能伸,方可见男儿长短。
喜欢江湖人的江湖事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