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也站起身来,与完者帖木儿三击掌为誓。
黄瞻道:“大汗,我以为目前我等身份还是保密为好。待攻入顺天府,再公开不迟,以此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完者帖木儿点点头道:“空印师父所言极是。”
说罢,众人哈哈大笑,完者帖木儿命宫中设宴,款待众人。
出使鞑靼的大明钦使给事中郭骥被杀的消息传来,朱棣正在顺天府视察行在修建情况。
自从御史大夫景清欲在早朝行刺他时,朱棣便想要迁都北平了。
虽然景清行刺未果,朱棣灭了他的三族,并籍没其乡,村里为墟,时人谓之瓜蔓抄。朱棣还是感觉到阵阵寒意。而且南京的气候他也无法适应,夏天潮湿闷热,冬天湿冷阴沉,更没有大片的草原让他驰骋射猎,还是他的龙兴之地北平府更适合他。
朱棣看到顺天府城垣已初具规模,嘉奖了负责督造的工部官员,随后朱棣带领文武百官前往昌平,实地勘察了他的万年吉地,长陵。
此时他的仁孝徐皇后已经过世,徐妙锦也出家为尼,朱棣便不打算再立皇后了。但他并未在京师为徐皇后选择陵址而是去北平。他相信这是他们夫妻俩人的一致选择,也向世人宣告他将要迁都顺天府。
胡英在西南遍寻朱允炆不获,得知朱棣有此心思,便推荐了好友江西龙虎山道士廖均卿在顺天府周围为皇上选择吉壤。
廖均卿经过一番踏勘后,发现昌平县北有一山,因土呈黄色,当地人称其为黄土山,此处山前有水,左右有龙虎二山,天然形成风水宝地。廖均卿说此处为天门山拱震垣,地户水流囚谢,为万年吉壤,可保子孙兴旺发达,大明江山千秋万代。朱棣大喜,亲自看过后,便决定在此修建陵墓,并改黄土山为天寿山。
好心情还未维持多久,郭骥被杀的消息传来,朱棣大惊,急忙召集群臣在他昔日的燕王府中商议该如何处置此事。
群臣激愤异常,皆曰完者帖木儿该杀,应急遣大军讨伐。但派何人为将之时,大家起了争议。
此刻已升为内阁首辅的杨奇建议道:“陛下,此刻交趾战事渐平,不如将英国公张辅调回,命其率兵出征,讨伐鞑靼。”
淇国公丘福大怒道:“书生之见,难道我大明无人了吗,只有一个张辅堪用?陛下,末将愿领兵出征,定将那虏酋擒来,献俘阙下。”
朱棣内心也觉得张辅为合适人选,但丘福为靖难功臣第一,在立储一事上又未采纳他立汉王的意见,无形中觉得对他有所亏欠,便好心抚慰道:“淇国公你已经年过花甲,不宜上阵杀敌,还是在京师休养,静待捷报为好。”
谁知那丘福一听此言,立刻走下殿去,劈手夺过侍卫手中的长矛,在院中舞动起来,直舞得呼呼风生,气势逼人。
舞罢,丘福走上殿来,对朱棣跪下叩头道:“陛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朱棣无奈,只好命他平身,安慰道:“淇国公果然老当益壮。”
于是计议已定,朱棣命丘福佩征虏大将军印,充任总兵官。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为左、右副将,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为左、右参将,率十万大军讨伐鞑靼部。
朱棣考虑到丘福虽然作战勇猛,每战必先登,但从未独领一军,且怕他轻敌,大军临行之时,朱棣千叮咛万嘱咐道:“淇国公,你虽老于兵事,仍须慎重。大军抵达开平以北之后,即使不见寇踪,宜时时警戒,如临大敌,相机进止,不可固执。若遇敌一举未捷,可暂且撤兵,徐图再举,不可莽撞。”
丘福满口答应,内心却不以为然。
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北开来,一路之上,朱棣仍不放心,又连下数道圣谕,谓军中有言敌易取者,慎勿信之。
丘福看后,对左右言道:“陛下数年未打仗,为何便得如此胆小。”
安平侯李远谏道:“淇国公还是小心为上,小心使得万年船嘛。”
丘福看了看李远,知道他曾是降将,袭父职为蔚州卫指挥佥事。燕兵攻蔚州之时,举城投降,便讽刺道:“若是万事小心,哪来的靖难功臣安平侯,恐怕你如今还在蔚州做你的指挥佥事吧。”
李远登时无话可说,只得硬着头皮随丘福北上。
《屠龙后记》无错章节将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
喜欢屠龙后记请大家收藏:屠更新速度最快。
喜欢屠龙后记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