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散打实战式之类的就不用改了,仔细对比能发现,标准的平板支撑动作本来就和实战式动作有一定相似。
注:天王束身法
第一阶段,塔形练力,就是由重到轻,次数由多到少的一种练习方法。
这个方法现在改进了许多,用现代设备比较方便,你可以弄两个哑铃,多备一些哑铃片。体力充沛的状态下开始练习,选择的哑铃片从自身体重的四分之一或者接近的数值,反复出拳直到没有力量,然后将哑铃片去掉一些,大约降为自身体重的六分之一,继续出拳直到没有力量,降为八分之一,出拳直到无力,以此类推,到十分之一,出拳,无力后空手出拳,空手出拳无力后休息一分钟,记住自己的出拳数。
之后从十分之一开始出拳,攻击达到三十拳以上换八分之一,保持三十拳,以此类推,直到练习到自身体重的四分之一后,出拳打到自身手臂无力。这个所有情况下出拳间隔时间不能超过三秒,自己休息之前的出拳数乘以休息后自己达到的体重比,假如用的是十分之一的哑铃是无力,就乘以十分之一,用的是八分之一的,便乘以八分之一。得出的数据,便是自己在实战情况下的有效出拳数,你可以根据得出的数据进行有效的体力分配。
同样,休息一分钟后继续出拳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有效的观察自身的恢复力,确定自身的战术特点,比如最常见的防守反击战术,如果恢复力比较好,就可以针对性的使用。这是练力法的基础,也是测力法。
第二阶段,手肘腕三合一。
找一根绳子(外套),顺着掌心缠住自己的一只手,假如是左手,那么左手握拳,继续握住这个绳子(外套),这个绳子(外套)缠手之后继续缠手腕,一直缠到自己的左肘附近,右手握住(外套)绳子另一端,每一次左手出拳的时候,右手跟着出去,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往下一拉绳子(外套,拧腕冲拳,练熟了,这就是标准的发力,比任何老师说的都管用,形意拳的虎扑,鹰捉,熊出洞。八卦掌的单换掌,双换掌都是从这个东西演化出来的。甚至太极拳的棚捋挤按的劲力也可以用这个方法练习,也跟这个有关。
练完左手以后,右手同样是这样练,把这样从不习惯,发不出力量,到习惯,发出更大的力量后,不用绳子也能很标准的打出这种力量,旋臂冲拳的力量也不会小。之后就是第三步的练习。
第三个阶段手腕肘肩脊。
也是这样缠,不过缠完小臂之后缠大臂,假如缠的是左手臂,缠过后你要把绳子拉过右肩,顺着背往下,拉到左腰,然后缠腰一圈,每一出左拳的时候,右手在腰间往右一拉绳子,类似武术开步冲拳的基本动作,这个时候,腰,背,肩,腕,手的力量就都能运用上了,练熟了,劲力自然无需刻意也就打出来了,第三步叫束身裹劲!
第四步比较麻烦,大家可以看一下拳武鉴第一百二十五章,我不再额外说明。
明劲之门,以合手腕肘肩脊,背腰胯膝足之力为明劲,即动全身于一发,过放长击远。
暗劲之法,能拳打卧牛,应《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至于无损!尺寸间不见预兆,无大动而放全身之力,则暗劲成!
其根本在于柔韧,拉筋伸展操,颈肩拉筋操,手臂和胸部的拉筋操,腹部拉筋操,背部和肋部的拉筋操,?部和臀部拉筋操,肱四头肌(大腿前侧)的拉筋操,腿后肌的拉筋操,内收肌的拉筋操,外展肌的拉筋操,小腿的拉筋操,小腿下部肌肉和跟腱的拉筋操,胫部,脚踝和脚部的拉筋操。还有针对于各类运动损伤的拉筋操。
格斗动作中,在具有足够力量的情况下,柔韧越好,发力的肌肉越少,受伤的概率越小。击打出来的力量越大。
柔韧性越好,动作越干净利落,越迅捷,身体恢复也会越快。
很多不经常锻炼的人抬腿想要来一个高踢,经常会发生别人还没有踢到,把自己滑倒,或者自己韧带拉伤。再则浑身肌肉紧绷,动作幅度很大,速度不快,打出来的力量不大。这都是柔韧性不足的原因。
其手法重在击人要害,头部七窍尽关紧,太阳后脑命相关。颈项气管兼血管,颈椎颈筋与脑连。一旦重手到实处,见鬼容易见人难。胸肋五脏大本营,背心薄弱如纸蒙。后打两肾侧击肋,敌人抬手攻腋下。后有尾骨前有裆,性命所管怕损伤。脊椎一折人即瘫,颈椎扭折人必亡。后心重重来一下,一时三刻见无常。后刺命门前刺心,无声无息命归阴。刺穿胃部割断颈,头顶立马出真魂。但凡动脉都关紧,一刀割断命难存。麻瘫大穴有六处,肩井实为锁骨湾。肘麻肘下骨缝处,膝麻膝外高骨边。重手取准如触电,立时不容人即瘫。耳朵撕裂疼坏人,脚手十指痛连心。锁骨一折臂不运,下巴中拳头发昏。两耳灌风疼难忍,裆间一抓走真魂。鱼脊一刷马腿断,踝骨一踢车摘轮。
化劲:经历明劲暗劲两个阶段,于拳学造诣,明劲,暗劲要求自己所熟练的技法掌握攻防,破攻,破防,化攻,化防,化柔破柔等技法,在格斗中可以熟练自如运用。便是化劲。
化劲之后,养生练气,助武者洞彻自身,调整运气,进一步开发自身力量,
喜欢拳武鉴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